绥阳县温泉镇旅游开发思路

绥阳县温泉镇旅游开发思路

ID:13168081

大小:9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21

绥阳县温泉镇旅游开发思路_第1页
绥阳县温泉镇旅游开发思路_第2页
绥阳县温泉镇旅游开发思路_第3页
绥阳县温泉镇旅游开发思路_第4页
绥阳县温泉镇旅游开发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绥阳县温泉镇旅游开发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绥阳县温泉镇旅游开发思路日期:2011-08-0914:47:22.0浏览次数:667次绥阳县温泉镇旅游开发思路一、温泉镇概况温泉镇地处东经107017/——28/,北纬2806/——17/交点附近,距绥阳县城42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85公里,东连本县坪乐乡,西临本县旺草镇,南接湄潭县双石乡,北与正安县土坪镇接壤,总面积16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万亩(其中田1.4万亩、地1.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全镇辖7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236个村民组,6612户,现有人口31761人,人口密度为188人/平方公里,其中农

2、业人口31000人,占97%,非农业人口761人,占3%。镇境内岩溶地形较发育,地势变化大,东南部主要为高山、半高山地区,西北部为地势低洼的峡谷地带,最低海拔680m,最高海拔1700m,平均海拔1190m,为典型的山地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400mm左右,无霜期285天,日照数1800小时。镇境内土壤多为黄土壤和红土壤,沙泥多。沿河区两边的高山地带植被薄,森林覆盖率约为36%,雨后水土多造成冲刷流失现象。境内的土地多为阶梯形,由于河床低,对田地的灌溉率不高。中部低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东西部多高山

3、,土地贫瘠。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地质公园——双河溶洞,有贵州第一泉之称的“水晶温泉”,有黔北最大的单拱石桥——公馆桥,有神秘峡谷之称的募阳小山峡等。境内有芙蓉江大河、赤尾溪、募溪河三条河流,在募阳村汇集于芙蓉江大河流入正安。二、温泉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分析温泉古镇位于温泉村。省道207从古镇经过,古镇距绥阳县城42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85公里。温泉资源较早就在当地被发现,国民党时期,绥阳县县长曾带兵到镇上居住,并在温泉出口修建温泉池,命名为华清池,后来温泉就与当地的地名有关联。整个古镇民居建筑呈带状分布,主要沿着穿过古镇的、将被废弃的

4、省道207公路两侧展开,长约500米。古镇百姓目前居住的木构架房屋较少,并且较为破旧;现代建筑较多,以3~4层高度居多。(一)温泉古镇旅游资源概况1、水资源“镇因水活”,温泉古镇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大大提升古镇的吸引力。(1)温泉水资源。温泉资源丰富,据可探测方圆8平方公里温泉资源储量丰富;温泉水质优良,富含钙、镁、铁、钠、硫、锌、锶等矿物质和氡等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周围青山绿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环境优雅。(2)河流。古镇的外侧有一河流,水质清澈。(3)古井。由于古镇居民都使用上了自来水,因此

5、古井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古井主要是用于镇上居民洗菜和洗衣,古井引水出口前端用于洗菜,末端用于洗衣。2、农耕文化资源(1)小背篓现象。古镇的小背篓现象就是当地人对待生活积极、乐观态度的一种良好反映,也是当地农耕文化的表象之一。小背篓是古镇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环境所营生的一种特有的文化。(2)田园风光。古镇滨河地段以农田居多,古镇所依托的山腰上是菜地,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田园风光。(3)集市文化。农历每月的4、10、14、20、24、30是古镇的赶集日,老百姓云集于古镇进行商品交换,形成了特有的集市文化。很多老百姓在市场贩卖

6、的物质,多是当地的农产品,因此,这种集市文化也应属于农耕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而这种形式以及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对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4)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农闲时的闲情逸致,农忙时的辛勤劳作。生产生活方式具有参与性的特点,可适当开展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3、建筑资源(1)镇政府办公大楼。属于上世纪70年代两层楼建筑,青砖石瓦,木质雕栏,具有典型的中外建筑风格,与侧面的家属楼以及其他办公大楼相呼应,形成典雅风格的建筑群。(2)木构架建筑。古镇原207国道两侧木构架建筑较少,但观赏价值大,是古镇很重要的组成部

7、分。房屋梁上多悬挂成串的辣椒、玉米,是古镇农耕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道优美的人文景观。在山腰上的房屋建筑多为木构架建筑,大都无人居住,闲置或是用于放养牲口,卫生条件较差。(3)黔北民居。在水晶温泉对面的正在建的汽车站附近建筑,多为黔北民居建筑风格,业已形成黔北民居风格带。4、长寿资源古镇人口800多人,其中99岁(已做百岁寿酒)有2人,95岁~99岁(不含99岁)有5人,80~95岁有10人;80多岁的老人还大都能劳动,70多岁的老人还是很多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按照长寿的具体指标,其中之一是以每十万人中百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来界定。长寿之乡:“长

8、寿之乡”在中国的确定标准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3位。联合国规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寿星7.5人,当然还有当地的一个平均寿命,按照该数据可得出该地95岁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