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课改,品味得失

相伴课改,品味得失

ID:13168158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1

相伴课改,品味得失_第1页
相伴课改,品味得失_第2页
相伴课改,品味得失_第3页
相伴课改,品味得失_第4页
相伴课改,品味得失_第5页
资源描述:

《相伴课改,品味得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相伴课改 品味得失南坪中小苏小丽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这段话,我早已经是很熟悉了,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确实有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之疑惑。因为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我,直到“参与式教学模式”这场新的教学改革,犹如春风拂面,扑面而来。经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体验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困扰、经历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2、人憔悴”的艰辛,品尝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茫然,享受了“拨开迷雾”“破茧成蝶”的喜悦。正是在这个困惑、探索、体验、成熟、享受的成长过程中使我真正认识到“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平等参与为基本理念,创设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共同参与探究的环境或途径,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之下,让学生接触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从而达到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开发思维,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带着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浅显认识,也带着对新的教学模式的诸多疑惑,还带着对新的教学模式的美好憧憬,我们

3、继续实践探索。经历了无数次的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以及与有经验教师的相互研讨、探究,拨冗释疑,指点迷津!渐渐的我不在困惑,不再迷茫。全新的、成型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终于在我们的不断探索下逐渐完善,正是在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报琵琶半遮面”的过程中使我“坚定了信念,汲取了力量,跨上课改路,阔步前行。为了解决学生不预习及预习不充分这个问题我认识到,要使学生会学,就必须先引导学生乐学、爱学,掌握学的方法,才能逐步达到会学、能学。在教学实践中,我把激发兴趣,分散学习难点,渗透学法,积极评价等做法有机融合,使学生开启了学的开门锁,畅饮了思的智慧泉,品

4、尝了会的开心果。在预习课导入时,我总是精心设计简约、明快的语言:“…..这节课一定会为你带来很大惊喜”;“这节课的知识与我们熟悉的知识有很多的相同点,通过预习你一定会发现”;“这节课你一定会有办法来说明、解决问题,看谁的方法最独特”;“能解决问题很了不起,通过学习探索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更了不起……”这些匠心独具的导语撩拨着学生心灵的琴弦,奏响学生思想深处的强音。在学生自主预习中,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依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对教材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自觉探索,勇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鼓励他们不迷信教师,

5、不崇拜他人,不唯书,不唯上,追求真理不怕“冒尖”,坚持真理不怕“冒险”,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我发展空间,让学生心境平和,心情舒畅,心灵放飞,使学生放松而不放任,自主而不自流。在分散预习难点时,我将语文课预习“六个步骤”简化为“六个一”: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记一记。引导学生在读中找,找中画,画中思,思中做,做中记。使学生的自学由无从下手、不入门到有条不紊的按部就班、轻车熟路。有了这“六个一”,学生在操作上得心应手了,主动探索的欲望也随之增强;学习状态当然也由没兴趣、转变为感兴趣、高兴趣。在这个基础

6、上,逐步形成了自学习惯,掌握了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基本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学生自然也就会学了。在与课改相伴的日子里,孩子们在成长进步,我在成熟提高,我们共同在:“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在那激情燃烧的课堂里放飞理想,放飞希望。正如一位教育革新者所说:其实“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压缩于斗室,可充斥于广厦,把学生放在多大的空间,学生就会发挥出多大的能量!”的确,“参与式教学”让我带领学生们共同走进了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着灵动鲜活的美,也体验着自我,原来语文教学竟能如此简单:还学生课堂,让语文课堂有对话

7、、有争辨、有思想的交流,也有智慧的碰撞,既不追求表面的热闹与繁荣,也不满足思想碎片的飘洒,摒弃浮躁与肤浅,使语文课堂展示出鲜活与灵动,凸显新模式的优势,在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同时学生也能彰显个性、品味成功。时光荏苒,在这段实践的过程中,我作为一名平凡的小学教师,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在困扰着我,例如:1、课堂教学中虽然注意到了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但对小组成员间的合理分工指导不够,使得一些小组中的学困生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学优生包办一切,合作讨论流于形式。2、没有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的足够空间,教师的评价占多数,因此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3、“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去体现?“学生课后的活动和作业设计”如何做到有延续性?这种教学模式是否一定适合每一堂课、每一种课型?其实也就是有的课堂,在“参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