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

ID:13178450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1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_第1页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_第2页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_第3页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_第4页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要:“导学案”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真正地动起来、思考起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新型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得以实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思考  “导学案”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达成教学目

2、标的重要手段。“导学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可以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这样才能够使“导学案”教学模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一、问题设置要合理,兴趣激发很重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从问题开始。教师在“导学案”中对于问题的设置要合理,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

3、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容易,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导学案”中的问题应该跟随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让学生通过对于导学案的学习可以独立完成问题。当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后可以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动力。所以在“导学案”中的问题,教师的设置要紧跟目标知识,让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解决问题,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的问题还要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可以不断地在攻克难关中获得乐趣。  二、时间安排要得当,主动思考是根

4、本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的,经过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大脑就会在不断的思考中形成数学思维。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在“导学案”中,教师都会很清晰地给学生设置好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学生目标明确后,教师要对学生放手,让学生可以放飞自己的思维。当然,这需要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开动脑筋。“导学案”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思考起来,这是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的根本。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5、”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能通过几种不同方法来证明?”学生能够用一两种方法去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思考起来,进行主动探究,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础。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做好各种准备,不要因为学生思考的时间很长了可是还没有结果就打断学生的思考,那样,学生的探究就会半途而废。不要为了赶进度就不让学生探究和思考。  三、合作交流不可少,教师点拨是关键  “导学案”

6、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学生要完成对于“导学案”的学习仅仅依靠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交换思想,优势互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有时一个学生的观点可能会很偏激,导致这个学生钻进“牛角尖”,而在其他学生或者是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就会拨正航向,学生就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探究,以便更快地获得问题的答案,以达到探究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扇形的面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思考,当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后,教师

7、就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探究,把他们的想法相互交流一下,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πR2/360=(1/2)LR”也会迎刃而解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一个学生的智慧只有在集体中才会大放异彩,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并作出恰当的指点,这样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才会进步得更快。  四、随堂练习是必须,复习巩固是保障  在准备“导学案”的时候,教师在进行了讲解后都会给学生对当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设置相应的练习题,这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光学不练只会明白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

8、练习的目的就是复习和巩固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例如在学习了“不等式”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这样的随堂练习:已知a≥0,b≥0,且a+b=1,求证(a+2)2+(b+2)2≥=25/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很多,学生通过对不等式的学习应该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和复习学过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运用更多的方法去证明不等式,开发学生的智力,扩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