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迁

中国历史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迁

ID:13180481

大小:7.70 MB

页数:86页

时间:2018-07-21

中国历史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迁_第1页
中国历史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迁_第2页
中国历史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迁_第3页
中国历史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迁_第4页
中国历史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历史时期 北部农牧界线的变迁在中国,距今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华民族的大部分就进入了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社会。不同族别根据自身所处地区的不同自然条件和传统的影响,各有不同的侧重。后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农牧关系的一个特点,就是从事种植业的民族和从事畜牧业的民族在地域上分离,农耕区和畜牧区之间分工明显。这种地理上的界线,在历史时期由于民族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变化,有过较大的变迁。这种变迁又为中国地理形势(东、南临海,西部为青藏高原)所决定,主要发生在北部地区。一、战国时期北部农牧

2、分界线的形成战国时期开始,铁制农具的普遍推广,使种植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各国竞相大力发展农耕生产,扩大耕地面积。秦孝公时商鞅“废井田,开阡陌”,“辟草莱”,奖励垦荒,农作耕地成片扩展,就是典型的事例。而原先杂居在中原地区戎、狄、蛮、夷也多被华夏族同化,进入农耕社会。黄河流域以农耕业为主要生产形式已基本确立,而北方草原地区民族仍然继续从事传统的畜牧业,于是出现了一条农耕区和畜牧区之间的分界线。《史记•货殖列传》关于经济区划的叙述,大致反映战国至汉初的情况。它将全国分成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4个经济

3、区。山东即关东,泛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战国以来已成为农耕区了。山西本泛指崤山、函谷关以西,关中盆地和泾、渭、北洛河上游,西至黄河均在其内。关中盆地自周秦以来的经营,已是“沃野千里”,“好稼穑,殖五谷”的农耕区。(关中盆地位于陕西省中部,通常指南依秦岭,北靠北山,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即渭河平原。)泾、渭、北洛河上游及其迤西一带,春秋以来为戎狄所居,至汉初仍是一片以“畜牧为天下饶”著称的畜牧区。战国秦昭王所筑长城一线,当即当时农牧分界线。江南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火耕水耨,是比

4、较落后的种植兼渔猎经济区。龙门、碣石以北是“多马、牛、羊、筋角”的畜牧区。龙门即今禹门口所在龙门山。其北为黄河山陕峡谷,河西为陕北高原,河东为晋北高原。“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战国时赵武灵王虽破林胡、楼烦,筑长城,与匈奴为界,而林胡、楼烦故地仍以畜牧为主。(龙门口是禹门口的别称,在山西省河津市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市北部的黄河峡谷中,为黄河晋陕峡谷的南端出口。)黄河水流经禹门口,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窄。碣石指河北昌黎碣石山,为燕国之地。燕昭王时,击破东胡,筑长城,以拒东胡。今天在燕秦长城遗址沿

5、线的古城堡中出土了一批与中原形制相同的铁制农具。可见当时东北农牧分界线大致即燕北长城一线。黄河上游青海湖以东的河湟地区,战国以来即为以射猎为业的羌人所居。河西走廊在西汉武帝以前是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的牧地,都不是农耕区。总之,从战国至西汉初年,自今青海东部东河湟地区向东北经陕北,陇东的泾、渭、北洛河上游,晋西北山陕峡谷流域南缘龙门山,又东北沿着吕梁山、恒山,接燕秦长城至今辽宁境内,存在着一条农牧分界线。此线以北并非绝无种植业,如匈奴、羌人均有少量旱作物,然在整个经济生活中所占比例极小。此线以南也不是绝无牧业,

6、汉代中原地区的富豪之家,也有“多其牛羊”的,但在整个经济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二、秦汉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北移和内缩战国时期形成的农牧界线,由于中原王朝势力的扩展和汉民族大量迁入边区到秦汉开始发生变化。秦朝: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派蒙恬逐匈奴,取今河套包括鄂尔多斯高原的“河南地”,在这块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游牧民族活动的“草木茂盛,多禽兽”的森林草原地带,设置了44县,并修筑长城。三十六年又迁三万家于北河(今河套乌加河)榆中地区。这二次大规模移民戍边的结果,将农耕区的北界推进至阴山以南一带。不久,始皇死,

7、蒙恬被杀,接着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戍边者乘机逃回,匈奴渡河而南,与中原王朝以战国以来的故塞为界。西汉汉代初年,仍为战国时代的农牧界线。到了汉武帝时代,北伐匈奴,复取河南地后,从内地迁去近百万从事农耕的汉族人民安置在北部沿边诸地,设置了大批郡县。《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末年山陕峡谷、泾渭北洛河上游,晋北高原以至河套地区,人口竟达310余万,如果不是开辟出相当数目的耕地,是无法维持其生存的。至汉武帝元封年间,农垦区向北推进,“北益广田,至眩雷为塞”。(眩雷塞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东部,当时的西河郡内。)20世

8、纪60年代在今套西乌兰布和沙区内就发现过汉代垦区的遗址。在河西走廊消灭了匈奴休屠王、浑邪王以后,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35县,从今豫、鲁、冀、陕等地迁去大批人口,兴修水利,开辟农田。西面拓疆至陇西,羌人迁到青海湖周围及其以西地区,令汉人进入河湟地区,开垦屯田。总之,自汉武帝以后,北部农牧界线大大地向北推进,除了中间有一块伊克昭盟部分草原外,西面已达乌兰布和沙漠和贺兰山、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北面已抵阴山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