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两轮自平衡车模型系统设计

基于arm的两轮自平衡车模型系统设计

ID:13200386

大小:1.49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21

基于arm的两轮自平衡车模型系统设计_第1页
基于arm的两轮自平衡车模型系统设计_第2页
基于arm的两轮自平衡车模型系统设计_第3页
基于arm的两轮自平衡车模型系统设计_第4页
基于arm的两轮自平衡车模型系统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arm的两轮自平衡车模型系统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 *杰学号:*学院: 仪器与电子学院专业: *题目:基于ARM的两轮自平衡车模型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李锦明职称:副教授   2015年1月30日摘要近年来,两轮自平衡车的研究与应用获得了迅猛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方案,采用陀螺仪L3G4200以及MEMS加速度传感器MMA7260构成小车姿态检测装置,使用卡尔曼滤波完成陀螺仪数据与加速度计数据的数据融合。系统选用飞思卡尔32位单片机KinetisK60为控制核心,通过滤波算法实现车身控制,人机交互

2、等。整个系统制作完成后,各个模块能够正常并协调工作,小车可以在无人干预条件下实现自主平衡。同时在引入适量干扰情况下小车能够自主调整并迅速恢复稳定状态。关键词:两轮自平衡陀螺仪姿态检测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12设计内容和要求12.1设计要求12.2研究意义12.3研究内容23设计方案及实现情况23.1两轮平衡车的平衡原理23.2系统方案设计33.3系统最终方案63.4系统软件设计93.5电路调试164课程设计总结18参考文献19附录20致谢211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嵌入式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和

3、设计流程;(2)学习嵌入式系统设计,掌握相关IDE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3)掌握ARM的应用;(4)学习掌握嵌入式系设计的全过程;2设计内容和要求2.1设计要求(1)学习掌握基于ARMCortex-M4内核的KinetisK60系列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学习掌握加速度计、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3)设计基于PID控制的两轮自平衡车模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及PCB版图;2.2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成为目前科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

4、广泛,面临的环境和任务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移动机器人必须能够适应一些复杂的环境和任务。比如,户外移动机器人需要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有时环境中能够允许机器人运行的地方比较狭窄等。如何解决机器人在这些环境中运行的问题,逐渐成为研究者关心的问题[1]。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概念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来的,这种机器人区别于其他移动机器人的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了两轮共轴、各自独立驱动的工作方式(这种驱动方式又被称为差分式驱动方式),车身的重心位于车轮轴的上方,通过轮子的前后移动来保持车身的平衡,并且还能够在直立

5、平衡的情况下行驶。由于特殊的结构,其适应地形变化能力强,运动灵活,可以胜任一些复杂环境里的工作。两轮自平衡机器人自面世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机器人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两轮自平衡机器人具有独特的外形和结构,更重要的是因为其自身的本质不稳定性和非线性使它成为很好的验证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的平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12.3研究内容本课题设计了一款两轮自平衡小车,研究了车身姿态检测中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的互补特性,并根据其特性比较并设计滤波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等常用滤波算法。PID控制算法的实现以

6、及直流电机调速的研究。具体包括:(1)机器人本体设计:包括机械,重心调整,电气系统设计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2)信号调理及控制部分电路设计:陀螺仪输出信号需要经过进一步滤波放大,因此需要设计信号调理电路,同时控制核心需要构建相关输入输出模块及人际交互设备,因此需要对主控单元电路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设计直流电机驱动电路。(3)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数据融合:由于陀螺仪测量的角速度只在短时间内稳定而加速度传感器的自身白噪声很严重,因此根据其互补特性设计卡尔曼滤波器以得到准确稳定的角度和角速度。(4)PI

7、D控制算法:包括两路闭环控制。小车的倾角闭环控制以及直流电机的闭环速度控制。3 设计方案及实现情况3.1两轮平衡车的平衡原理控制小车平衡的直观经验来自人类日常生活经验。如人类身体拥有丰富的感知器官,通过大脑调节便可以控制腰部及腿部肌肉保持人体的直立。而一般人通过简单训练就可以让一根直木棍在手指尖保持直立不倒。这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托着木棍的手指可以自由移动;另一个是人的眼睛可以观察木棍的倾斜角度与倾斜趋势(角速度)[4]。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实际上这就是控制系统中的负反馈机制,如图1所示。图1保持木棍直立

8、的反馈控制系统21自平衡车的控制也是通过负反馈来实现的,与在指尖保持木棍直立比较则相对简单。由于小车只依靠两个车轮着地,车轮与地面会发生相对滚动使得小车倾斜。而小车上装载的姿态检测系统能够对小车的倾斜状况进行实时检测,通过控制器控制车轮转动,抵消在这个维度上的倾斜力矩便可以保持小车平衡,如图2所示。图2通过车轮转动保持小车平衡3.2系统方案设计3.2.1主控芯片方案方案一:采用ATMEL公司的AVR单片机AVR单片机硬件结构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