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新授,六、七单元复习学案及答案

17—21新授,六、七单元复习学案及答案

ID:13207665

大小:14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1

17—21新授,六、七单元复习学案及答案_第1页
17—21新授,六、七单元复习学案及答案_第2页
17—21新授,六、七单元复习学案及答案_第3页
17—21新授,六、七单元复习学案及答案_第4页
17—21新授,六、七单元复习学案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7—21新授,六、七单元复习学案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记忆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了解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学习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学习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基础填充时间成就意义两弹一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加强了,打破,对维护具有重要意义。1964年6月至1966年10月设计出、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70年用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2、星──。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是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多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一箭三星发射成功;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用自己的运载火箭发射外国卫星。1999年2003年2005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农业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被国际农学界誉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达标测试1.被称为中国“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杨振宁  B.钱学森 C.李四光     D.邓稼先2.我国第一颗

3、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A.1958年    B.1960年    C.1964年       D.1968年3.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袁隆平       B.华罗庚     C.钱学森     D.邓稼先4、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5、1970年4月,我国用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送人太空轨道,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4、(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1号C.神舟一号   D.嫦娥一号6、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D.可以对不满中国的国家使用核武器8、看图回答问题:右图是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图片。请回答:它成功爆炸于何时?有什么意义?在对它的使用上,中国政府持什么态度?第十八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概括了解8

5、63计划,计划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2、能力目标: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认识863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学习重点:863计划的制定学习难点: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基础填充时间成就意义863计划1986年开始涉及、、、、、、和七个领域,1996年增加。造就了一批新一代高水平人才,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20世纪末及以后人类进入时代,以为特征的数字化在改变着世界

6、,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80%是。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人民生活各个领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但是,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达标测试1、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世界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是()A星球大战B信息技术C新技术革命D政治革命2、863计划的批示是由做出的()A周恩来B李鹏C邓小平D江泽民3、1996年又列为《863计划纲要》的科技领域是()A生物技术B航天技术C新材料D海洋高技术4、在2000多万上网人数中,其中青少年占()A60%以上B70%以上C80%以上D90%以上5、“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现今是通过()形式变成现实A计算机网络B

7、看书C听新闻D借助信息6、材料解析题①图中四位老科学家是我国哪一计划的倡导者?②这一计划的提出和批示都是在什么时间?③此计划涉及到我国哪8大技术领域?④通过学习,结合今天的变化,谈谈你的感想。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学习目标:1、识记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2、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过对建国以来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