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送纸机构虚拟设计

印刷机送纸机构虚拟设计

ID:1321735

大小:433.0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0

印刷机送纸机构虚拟设计_第1页
印刷机送纸机构虚拟设计_第2页
印刷机送纸机构虚拟设计_第3页
印刷机送纸机构虚拟设计_第4页
印刷机送纸机构虚拟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刷机送纸机构虚拟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印刷机送纸机构虚拟设计2007-6-611:52:00 网络转载 供稿数字化虚拟样机技术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外设计部门都已经大规模地应用到机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利用仿真的概念,使设计流程由设计—实验—改进设计—再实验—再设计的设计理念转变为设计—仿真—实验,使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在设计初期以参数化,数字化的形式加以解决。长期以来,印刷机的送纸机构的分析和设计处于图解、公式计算分析的基础上,以简化性为前提,不仅效率低下,结果难免具有近似性和粗糙性。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虽然改变了

2、手工计算的方法带来的不便,但仍然以近似简化假设为基础,并没有把分析和设计结合起来,尤其对于优化,不能设计系统的优化程序和模型,给工程设计带了一个难题,而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可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    1 理论计算    已知曲柄1偏心为a,转角θ1,等角速度w1,中心距L,分析导杆位置θ2;角速度w2;角加速度a2。摆动导杆机构见图1:        图1 摆动导杆机构    acosθ1+asinθ1cotθ2=L,令L/a=k    cotθ2=kcscθ1-cotθ1,两边对t求导得:    w2csc2θ2=(kcs

3、cθ1cotθ1-csc2θ1)w1    w2=(kcosθ1-1)w1/(k2+1-2kcosθ1)两边对t求导得:    a2=(kcosθ1-1)a1/(k2+1-2kcosθ1)-(k2-1)kw12sinθ1/(k2+1-2kcosθ1)2    摇杆滑块机构见图2。        图2 摇杆滑块机构    h=r3cosβ3-r4sinβ4    s=r3sinβ3-r4cosβ3    由以上两式可得到s=r3sinβ3+(2r4-2(r3cosβ3-h))/2    两边对t求导,    得v=r3w3c

4、osβ3+(r3cosβ3-h)r3w3sinβ33/(2r4-2(rcosβ3-h))/2,再求导可推导。    2 虚拟设计过程    印刷机常用推板机构示意图,见图3。        图3 印刷机常用推板机构示意图    送纸机构主要参数为:最大送纸速度150张/min,送纸精度±0.5mm。图3中,此机构由2个运动机构合成,一个是摆动导杆结构,一个是摇杆滑块结构。L(60~95)mm为曲柄长度,ZL(250~350)mm为滑臂长度,ZLA(70°~120°)为滑臂与X轴方向的夹角,L1(350~430)mm为摆臂长

5、度,A1(90°~110°)摆臂与X轴方向夹角,L2(90~200)mm小连杆长度,A2(-6°~6°)为小连杆与X轴方向夹角。利用ADAMS参数化工具,把以上参数全部采用变量设计,使整个机构全部参数化,首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从单个参数的变化得出运动改变规律,在此忽略具体参数化过程。    确定此机构的目标条件是如下:    1)满足送0纸行程要求,送纸行程需要达到115mm(理论值),实际中为有效送纸行程106.0919mm,整个行程213.3mm。    2)速度最大值需要与送纸辊筒速度相同(理想情况),实际中考虑到加

6、速不能太大,否则运动冲击较大,振动过大。经验速度为送纸辊筒速度的68%~78%之间。    以下分两步研究:虚拟实验分析和虚拟优化设计。    3 虚拟实验分析    首先把此机构作为刚体分析,研究运动学意义上的规律,见图3。基本参数如下:L=80mm,ZL=285mm,ZLA=108.833°,L1=380mm,A1=106.302°,L2=120mm,A2=5.921°,n=1rad/s,滚筒速度V=1.258m/s。参数完全与送纸部相同。    图4是移动座的位移、速度的曲线图,经过图表数据可得V=0.93m/s。也

7、就是推板送纸的速度,比值I=V推板/V滚筒=0.93/1.258=74%:理论值为V=0.9328m/s(理论计算得到),通过ADAMS计算得到的值为V=0.9327m/s,误差为0.1%,可以证明ADMAS完全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图4 移动座的位移    加速度曲线见图5,加速度最大值:a=6m/s2        图5 加速度曲线    Fig.5 Acceleration curve    下面分别研究变量L、L1、L2、ZL、ZLA、A1、A2对位移、速度、加速度影响。在此只分析对位移影响,对于速度,

8、加速度的影响通过位移曲线可以直接得到。    (1)L(60~95)mm对位移、速度、加速度影响,如图6所示,很明显,L越大,位移最大值也越大,对于速度、加速度也是同样规律。        图6 L对位移的影响    Fig.6 Influence of L on displacement    (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