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诊断与治疗_讲课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_讲课

ID:13248257

大小:1.87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7-21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_讲课_第1页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_讲课_第2页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_讲课_第3页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_讲课_第4页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_讲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_讲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zout)痛风定义及临床特点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结节肿性慢性关节炎尿酸肾病痛风(z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流行病学在我国,痛风患病率70年代以前较少见80年代逐年

2、上升90年代直线上升血尿酸增高常见疾病:见于痛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子痫、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摄入过多含核蛋白食物、尿毒症肾炎、肝脏疾患、氯仿和铅中毒、甲状腺功能减低、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妊娠反应红细胞增多症。血尿酸减低:见于恶性贫血、Fanconi综合征、使用阿司匹林、先天性黄嘌吟氧化酶和嘌吟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等。血尿酸水平正常值范围高尿酸血症umol/L(mg/dl)umol/L(mg/dl)男性150~380(2.4~6.4)>420(7.0)女性更年期前100~300(1.6~5.0)>350(6.0)更年期后同男性同男性约5-12%

3、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发展成为痛风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发病率血尿酸水平420(7.0)umol/L(mg/dl)痛风发病率>9.07.0~8.9%7.0~8.90.5~0.37%<7.00.1%发病机制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内源性: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占体内总尿酸的80%外源性:从食物中的核苷酸分解而来占体内总尿酸的20%尿酸的排泄外源性尿酸肾脏排泄600mg/日内源性尿酸80%20%每天产生750mg尿酸池(1200mg)肠内分解200mg/日进入尿酸池60%参与代谢(每天排泄约500~1000mg)2/31/3肾脏对尿酸的排泄类型尿酸代谢紊乱遗传特征发病率原发性一、

4、酶及代谢缺陷1.PRPP合成酶活性增加PRPP合成过多,尿酸产生过多2.HGPRT部分缺少PRPP浓度增加,尿酸产生过多X-联1%-2%二、原因未明的分子缺陷1.产生过多尿酸产生过多多基因10%2.排泄减少肾脏清除减少多基因90%继发性一、伴有嘌呤合成增多1.HGPRT完全缺乏尿酸产生过多Lesch-Nyhan综合征X-联2.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尿酸产生过多和肾脏清除减少,糖原累积病Ⅰ型自体隐性二、伴有核酸转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如慢性溶血,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放疗或化疗后—三、伴有肾脏清除减少肾功能减退,由于药物、中毒或内源性代谢产物抑制尿酸排泄和/或吸收增

5、加—特发性高尿酸血症未明PRPP:5-磷酸核糖-1-焦磷酸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高危因素遗传与肥胖:有家族遗传史及肥胖者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药物诱发:维生素B12、胰岛素、青霉素、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抗痨药、环孢菌素A创伤与手术:外伤、烧伤、外科手术等饮食习惯:饮食无度、酗酒和高嘌呤饮食等痛风的发病机制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除中枢神经系统外,任何组织中都有尿酸盐存在血液中尿酸溶解度为381µmol/l(6.4mg/dl)(PH7.4,37℃),大于此值而呈饱和状态在尿中的沉积:与PH值有关PH5.0,游

6、离尿酸仅15%PH6.6,几乎所有的尿酸均处于游离状态血尿酸增高原因其实血尿酸高是一种很常见的肾病,血尿酸水平的增高无外乎三种原因:一、血尿酸高产生过多1、嘌呤摄入过多:血尿酸高含量与食物内嘌呤含量成正比。摄入的食物内RNA的50%,DNA的25%都要在尿中以尿酸的形式排泄,严格限制嘌呤摄入量可使血清尿酸含量降至60umol/L(1.0mg/dL),而尿内尿酸的分泌降至1.2mmol/d(200mg/d)。2、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A:原因1,因为嘌呤最主要的用途是DNA和RNA的构成成分,当细胞RNA和DNA氧化分解过多,合成减少,就会有大量的DNA和RNA碎片产生,也

7、就是更多的嘌呤产生,当细胞被氧化的时候,最先受到损害的就是DNA,所以,越老的人嘌呤产生的就越多,痛风的比例也越高。右图显示:DNA分解碎片越多,嘌呤自然就越多,这是内源性尿酸的主要来源。B:原因2,嘌呤由非环状到环状的从头合成过程要经过11步反应,其中酶的异常多会导致嘌呤合成过多。目前已经发现的有:1)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合成酶活性增加。2)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换酶(HGPRT)缺乏。3)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缺乏。3、嘌呤代谢增加:如慢性溶血性贫血、横纹肌溶解、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