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重点概要1

实验诊断学重点概要1

ID:1325665

大小:252.0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1-10

实验诊断学重点概要1_第1页
实验诊断学重点概要1_第2页
实验诊断学重点概要1_第3页
实验诊断学重点概要1_第4页
实验诊断学重点概要1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学重点概要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小结(一)RBC相关项目的病理变化及其主要临床意义(掌握);临床意义:RBC及Hb增多:(1)相对性增多:血容量减少所致。严重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多汗、多尿等。(2)绝对性增多:多为缺氧引起EPO代偿性增加导致RBC增多,少数为EPO非代偿性增加或造血系统异常所致。1)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2)病理性增多: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异常Hb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RBC可达(7

2、-10)×1012/L,Hb可达170-250g/L,部分患者可进展为(CML);某些肿瘤和肾脏疾患可使EPO非代偿性增加导致RBC和Hb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RBC及Hb减少:(1)生理性减少:3m-15y的儿童,比正常成人低10%-20%;妊娠中晚期及部分老年人。(2)病理性减少:各类贫血。***注:熟记RBC及Hb的参考值;贫血程度的分级(p67)(二)WBC计数、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掌握);1、WBC计数参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

3、0)×109/L;6m-2y:(11-12)×109/LWBC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WBC增多;WBC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WBC减少。2、WBC分类计数l嗜酸性粒细胞l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ll中性粒细胞l单核细胞分叶核粒细胞l大淋巴细胞l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①核左移:PBC中不分叶粒细胞(中、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的比例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化脓性)、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②核右移:PBC中出现5叶以上分叶核粒细胞的比例超过3%时。主要见于巨幼贫、应用抗代谢

4、类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异型淋巴细胞正常人PBC中可出现<2%的异淋,实质为T淋巴细胞增生亢进所致。可见于:1)感染:传单、流行性出血热。2)药物过敏。3)输血、血液透析及体外循环后。4)其他:免疫性疾病、粒细胞缺乏、放疗后。Downey分型Ⅰ型:泡沫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有WBC总数的增多。生理性增多1)年龄:新生儿→婴幼儿→青春期(与成人基本相同);2)日间变化:早晨较低,下午较高;3)运动、疼痛、冷热刺激、情绪影响:升高;4)妊娠与分娩:妊娠时可达>15

5、×109/L,分娩时可高达34×109/L,分娩2-5d后正常;5)其他:吸烟者高30%。病理性增多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金葡、溶链、肺链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冻伤及血管栓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损伤(心梗),严重的血管内溶血。3)急性失血: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及机体应激反应所致。4)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DM);化学药物中毒(Pb、Hg);生物中毒(昆虫、蛇、毒蕈)。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WB

6、C<4×109/L;粒细胞减少症:N<1.5×109/L;粒细胞缺乏症:N<0.5×109/L1)感染:特别是G-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病毒感染;原虫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AA、非白血性白血病(aleukemicleukemia)。3)理化损伤: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化学物质(苯、铅、汞);化学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等)。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门脉性肝硬化等)。5)自身免疫病:如SLE,产生自身抗体。嗜酸性粒细胞临床意义:(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

7、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荨麻疹等。2)寄生虫病:某些寄生虫感染E可高达90%以上。3)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4)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5)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6)某些传染病:猩红热较特殊。(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无显著临床意义。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过敏、RA等。2)血液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等。3)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4)其他:DM、流感、水痘、结核等。(2)嗜碱性

8、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淋巴细胞临床意义:(1)淋巴细胞增多1)感染:主要见于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流腮、传单等;还可见于某些杆菌、TB、梅毒螺旋体感染。2)恶性肿瘤:淋巴系统白血病、淋巴瘤等。3)其他:自身免疫病、GVHR或GVHD等。(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ALG等。单核细胞临床意义:(1)单核细胞增多1)某些感染: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2)血液病:AMoL、MDS、某些疾病的恢复期(单核阵雨)。(2)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三)PLT计数的临床意义(掌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