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

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

ID:1326050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10

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_第1页
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_第2页
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_第3页
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_第4页
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城镇垃圾处理工程技术简介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二O一0年三月目录1、概述2、垃圾产量预测方法3、垃圾收运系统4、确定垃圾处理技术的基本原则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6、垃圾焚烧技术7、生活垃圾堆肥技术1、概述小城镇一般是指建制镇和集镇。建制镇是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其中县级地方政府驻地称县城关镇,具备一定的人口、工业、和商业的聚集规模,是当地农村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我省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尚处于起步阶段,垃圾处理处置工程规模一般为100吨/日(含100吨/日)以下,现将有关问题简介如下:2、垃圾产

2、量预测方法一般采用人口预测法:根据城镇规划人口、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清运率及工程服务年限等进行预测。人均产量:中小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约在0.8~1.4kg/人·d,大中城市约在0.8~1.1kg/人·d左右,垃圾容重0.4~0.6t/m3。3、垃圾收运系统3.1垃圾收集点3.1.1垃圾收集按收集对象划分,有两种方式—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1)混合收集(1)定点收集方式:(2)定时收集方式:2)分类收集3.1.2垃圾收运模式收运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模式。垃圾收集点的设置按照建设部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GJJ27-1989)规定,

3、垃圾容器间按收集半径70米左右设置1个,每平方公里设置65个左右并考虑服务人口进行适当调整;新建住宅区每四幢房屋设置1个。废物箱的设置标准如下:商业文化街道设置间距为30-50米;主要交通道路设置间距为80-100米;其他道路设置间距为150-200米。一般情况下每100户居民3个垃圾池(屋)或5个垃圾桶的原则设置。垃圾池(垃圾屋)一般为砖石结构,容积为1~2m3,而垃圾桶可以为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容积一般为100升~150升(60~100kg)。3.2垃圾转运站垃圾转运站有压缩式和非压缩式4、确定垃圾处理技术的基本原则4.1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选择生活垃圾处

4、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和回收利用四种方式。在经济技术条件许可前提下,其选择的优先序宜为:回收利用、堆肥处理、焚烧处理、填埋处理。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实现上述选择的行之有效的途径。4.2垃圾收集与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又称再生利用,垃圾再生利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回收利用如啤酒瓶等,可经过清洗后重新使用,另一部分循环利用如废纸再生等。我国小城镇居民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垃圾产量和劳动力成本均较低,因此垃圾转运处理成本也比较低。特别是有大量的农田需要有机肥。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垃圾管理的经验,在村镇推行有限度的垃圾分类收集,把可回收的废品进行收集,

5、把相当部分有机垃圾就地堆肥处理,只把那些既不能回收又不宜堆肥的垃圾(数量不大)集中运到正规的填埋场或焚烧厂进行处理。4.3卫生填埋垃圾填埋处理具有操作设备简单、适应性和灵活性强特点,填埋处理作为垃圾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从我国生活垃圾特性和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卫生填埋仍然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首要方式。当处理规模过小时,优先考虑集中处理,4.4焚烧处理对于垃圾成为适合焚烧,由于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宝贵,垃圾成为适合焚烧,但不宜考虑商业发电。4.5堆肥处理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手段之一,堆肥就是把生活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部分进行生

6、物分解,并使之稳定化、无害化和可安全使用于土地。垃圾中可堆肥物主要是厨馀垃圾以及落叶等植物类可降解的生物垃圾,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堆肥物占主要部分,堆肥处理的发展有足够的空间,制约堆肥处理的主要因素是堆肥质量和堆肥市场。我国小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堆肥物占相当部分,在村镇推行有限度的垃圾分类收集,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固体垃圾(厨馀、秸秆、落叶等)进行堆肥处理是经济的、可行的。4.6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具有过程可控制、易操作、降解块、生产过程全封闭,产物可计量和再利用等特点。目前这项技术已得到较多应用。小城镇可以推行有限度的垃圾分类收集,利用已有

7、农村沼气工程的经验和基础,将有机物与人畜禽粪便相结合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是经济可行的选择。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5.1选址5.1.1卫生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以下条件1)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城镇区域环境总体规划、城镇环境卫生专业发展规划的要求。2)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不良影响或对周围环境影响不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3)填埋场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地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4)填埋场应具备相应的库容,填埋场使用年限宜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5)选择场址应由建设、规划、环保、设计、国土、地质勘察等部门有

8、关人员参加。6)与周边居民区的距离≥500m7)填埋场宜选在地下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