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变形问题的探讨

热处理变形问题的探讨

ID:1327942

大小:47.74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7-11-10

热处理变形问题的探讨_第1页
热处理变形问题的探讨_第2页
热处理变形问题的探讨_第3页
热处理变形问题的探讨_第4页
热处理变形问题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处理变形问题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热处理变形问题的探讨生产中的淬火变形一直给工厂带来大量的损失。淬火变形的产生,从理论上说,当然与热应力和组织转变应力的影响有关,但是,在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件的淬火变形时,这种理论却很难做到具体应用。至今,尚没有用来分析和解决工件淬火变形问题的实用的系统方法。热处理行业期待的是能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件淬火变形的系统而实用的方法。以此为目标,本文发展了一种以钢的端淬曲线为依托,从检测出发生变形的工件上的硬度差异入手去分析和解决工件淬火变形问题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硬度差异法",供热处理行业采用并探讨。一、本新方法的适用范围工件发生了淬火变形,指的是工件上某些部位发生了超过图样公差的变形。

2、本文把工件上发生变形的部分和与之相关连的部位合称为该工件的参与淬火变形部位。参与淬火变形部位指的是工件上多个部位的总体,须根据实际工件的(变形)情况来确定。在已发生淬火变形的工件上,参与了淬火变形的不同部位的硬度可能基本相同,也可能有明显差异。硬度差异反应出这些部位的淬火转变产物(即组织)之不同。由于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比容,比容差本身及其在淬火过程中的作用必然对淬火后的变形有直接的影响。由于这样的原因,本文把最终发生了淬火变形的工件分为两类。第一类:因装炉时的冲撞,淬火加热中工件的装挂或堆放不当,以及出炉转移到淬火介质过程中所受的外力或自重引起的变形。这类变形容易从操作方法和装挂方

3、式入手去解决。第二类:工件参与淬火变形部位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硬度差异,也可能伴有淬火开裂。在第二类情况下,引起变形的原因既有淬火冷却过程中的应力作用,也有转变产物比容差之最终的影响。本文提出的概念和方法,仅限于用来分析和解决第二类淬火变形问题。二、淬火变形工件的冷却速度带及减小变形的努力方向作为本方法的基础,先引进淬火变形工件的硬度-冷速曲线、冷却速度带及其跨区等概念。1.硬度-冷速曲线的分区及其与淬火变形的关系为适应本文的需要,我们将下方的横座标定为冷却速度,并按冷却速度大小和淬火态硬度分布,将端淬曲线分成四个区(如图1所示)。这样的曲线,我们把它叫作硬度-冷速曲线。区域 名称 内

4、淬火效果 II 过快冷速区 硬度高、淬裂、变形 III 适度冷速区 硬度高而均匀、无淬裂、变形小 IⅢ 不足冷速区 硬度不足且高低不均,变形大 IⅣ 过慢冷速区 完全未淬硬,变形小划出的第Ⅰ冷速区内淬火,工件可以完全淬硬,但因冷速过快,可能产生淬火变形或淬裂。第Ⅱ冷速区内淬火,冷却速度适当,工件可以充分淬硬。硬度均匀说明可能参与淬火变形部位的淬火转变产物基本相同,因此,工件淬火冷却中可能引起淬火变形的过程中的应力也不会很大。结果,最终的淬火变形也就相当小,通常能属于控制变形的最佳壮态。故本文把第Ⅱ冷速区叫做微变形区。在第Ⅲ冷速区内淬火,由于硬度-冷速曲线走势很陡,如图1所示,工件上

5、参与变形部位之间的较小冷速差都会引起相当大的硬度变化,也即转变产物相当大的组织差和比容差。因此,在第Ⅲ冷速区淬火时,可能引起淬火变形的因素既有过程中的,也有最终的。这就是在此区淬火变形大的原因。总起来说,在此区淬火后变形大,硬度高低不均,且硬度不足。在第Ⅳ冷速区,即过慢冷速区内淬火,工件上可能参与淬火变形部位获得的冷速很低,各部位间温差小,加上各部位都远未淬硬,最终转变产物也基本相同,故变形小。2.工件上参与淬火变形部位的冷却速度带变形工件上参与变形的各部位之间得到的冷却情况不同,是造成最终淬火变形的原因。实际工件是个实体,它上面参与变形部位的不同冷速必然落在硬度-冷速曲线上一定范

6、围内。本文把这些不同冷速所达到的范围叫做该工件在所经受的淬火条件下参与变形部位的冷却速度带,以下简称为该工件的冷却速度带。工件上参与变形部位间的冷却速度相差小,它的冷却速度带就窄;相反,它的冷却速度带就宽。冷却速度带的确定方法:拿到一个发生了淬火变形的工件,首先找到它上面发生了淬火变形的部位,再连同其相邻或相关的部位,合而成为该工件上参与淬火变形部位。接着检查参与变形部位内外表面的硬度,并凭测出的最高和最低硬度值在所用钢种的硬度-冷速曲线图上找到两个相应的冷却速度值,把这两个冷却速度值水平连接起来,即构成该工件的冷却速度带。举例来说,有一筒状工件,50Cr材质,经770℃加热后水淬

7、1.5秒再转油冷。淬火后未发现淬裂,但有明显的变形:两端孔径增大,呈双头喇叭形,如图2所示。因工件形状简单,且变形牵涉面大,可以把整个工件都看成参与变形部位。检查该变形工件内外表面的硬度后发现,筒两端硬度约55HRC,而内孔中部只有35HRC。从手册上查出50Cr钢的端淬火曲线,取其中线作出本工件的硬度-冷速曲线。由淬火硬度最高的端头部位(B)之55HRC找到冷速点b。再由淬火硬度最低的筒内中间部位(A)之35HRC找到冷速点a。连接a、b两点的带ab即为该工件的冷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