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说课设计

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说课设计

ID:13279521

大小:4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1

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说课设计_第1页
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说课设计_第2页
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说课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说课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说课设计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00页的例1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义务教材把两步应用题按照基本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来分组,以利于学生初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连乘应用题是两步计算应用题中有特点的一组题例,其表现在数量关系多重、解题思路多法、思维起点多向而三量关系隐蔽。教学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数(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

2、种方法解答,同时为学习乘法的简便计算打下基础。而学生对此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特别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对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本课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杂应用题的关键。3、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使学生掌握一般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从而产生一般连乘应用题的特征。(2)探索性目标: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设想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求异创新思维。(3)情感性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

3、信心。4、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学关键: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真实的情景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为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主尝试,探索算法→练习反馈,训练补偿→巩固提高,拓展应用→总结评价,完善认知”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在学法指

4、导上,我重视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地看、说、想、做,并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途径。三、说教学程序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1)媒体出示“百货商店的画面”:售货员阿姨正伴着轻柔的音乐在整理货物。提问:通过看画面,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媒体出示学生获取的信息: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35元)又问:根据画面出提供的信

5、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媒体出示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①一共有几个热水瓶?②每箱热水瓶能卖多少元?③5箱热水瓶能卖多少元?)教师:第①、②个问题你们已经会解答,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第③个问题的解答方法。媒体出示例1百货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图代文,引进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使学生感到亲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从生活中提取信息,并根据自己提取的信息提出问题,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从中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15钟)分

6、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学生自主尝试完成例1的汇报表(见附件一),教师着重辅导学困生。(目的是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寻求信息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例1的解答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二层: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总结算法,并汇报学习情况。(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于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既保证了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的主体,又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第三层:媒体演示学生解答例题的两种不同方法的思维过程。(本层教学通过媒体的闪烁、动画的演示,形象地展示

7、了两种不同方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有了更清晰、完善的认识,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第四层:小结解法,构建两步计算连乘应用题的结构。①比较两种解法的异同。②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两种方法的异同点。③揭示课题,并板书: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本层教学,使学生对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一)质疑问难,师生互动(3分钟)让学生看书质疑,展开讨论。(目的是给学生再次提供一个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好机会,使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练习反馈,训练补偿(3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100“做一做”。(

8、要求用一种方法解答,另一种方法检验)(目的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控教学,查漏补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