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意境美感分析

中国画意境美感分析

ID:13281956

大小:5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1

中国画意境美感分析_第1页
中国画意境美感分析_第2页
中国画意境美感分析_第3页
中国画意境美感分析_第4页
中国画意境美感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画意境美感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ww.showdoc.cn中国画意境美感分析内容摘要: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绘画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中国画的意境具有具体而真实的空间景象,它可以让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情感受到感染,领略到弦外之音,画外之意。在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中,意境的有无常常是衡量一幅作品艺术价值的标准。一直到今天,我们谈艺术创作和欣赏时,也离不开意境美感。关键词:美感物境诗境意境引言在我们的毕业创作过程中,许多同学会觉得自己的作品欠缺了很多东西,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原因也很难找到。经过仔细的研究对比和老师的指

2、导,才发现问题出在意境表现的不到位。为了加强把握中国画创作中意境的表现,平时除了熟练技法外,还应该处处留心观察,集思广益。因此,我们对生活要独具慧眼,看东西比别人多、深、远。才能够抓住客观与主观的渗透、交融,使景象与自己的情感升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心中的深远意境,也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一、意境的概念意境的历史渊源可上溯至先秦道家,魏晋玄学以及隋唐佛学。在先秦与意境范畴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的,是以老庄元气论为基础的本体论哲学以及就言与像的关系所做的论述。而创作过程中,意境究竟是什么?唐代画家张璪论画中说

3、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见,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意境是一种精神性的体验,具有朦胧的神秘色彩。中国画从写真发展到写神,又发展到写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已知最早的独幅战国帛画算起,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它注重主观抒发,追求简淡高雅。7www.showdoc.cn意境可托诸形似,而形似之至,以至无形,乃可会心于象外。如黄宾虹先生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着,

4、此乃真画。中国画所达到的“不似”是“不似之似”是“离形得似”之“神似”的意境之美感。李可染先生曾说过: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中国画常常由一首诗所联想到的一种意境,在由诗的意境转到自己的主观意境相结合以虚写实,来体现深邃的意境。这些虽然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的描写对象,致力于审美个体的发现与描绘,甚至省略山水画中的人物,或把人物视为点缀等等。这些绝对不是被动的摹写,它不忘表现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感情与愿望。

5、尽管如此,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水是有限的,是行貌上的,这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局部或社会生活环境的侧面。但是通过有限的取景,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者在一山一水中寄托了对祖国乡土的感情。它既要求描写自然景物的外貌及丰富变化,又注重显现其运动中的内在联系,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不同意境的构筑实现“画外意”与“意外妙”去吸引观者、感染观者。二、意境的体现大自然的变化气质是艺术时间的关键性所在,延伸地理空间和精神空间,一种全然开放的创作理念。过分强调地貌特征会使作品陷入表象化,失去中国传统画的笔墨韵致,而

6、太注重笔墨,有时会使画面失去依托。一幅好的作品中,要有浑朴、苍凉疏淡、含蓄、凝重、悠远的意境,才能使作品实现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平衡。虚与实、空与满,是中国哲学和艺术精神的两极,也是只有在这两极中,意境才能更完美的体现出来。再者,了解中国画“墨分五色”的人都知道“焦、浓、重、淡、轻“的墨色之别。以干求湿、以燥取润、将浓作淡、用笔代墨化繁为简。任何笔墨技法,都是从客观生活和创作实践中得到的,是为了更充分的表现对象的需要,而对象描绘的特点就是意境的体现。因此,笔墨的描绘方法也是意境的体现。三、意境的构成7www.s

7、howdoc.cn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标准,也是画家创作的原则,更是欣赏原则。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能够产生意境的形象。这种形象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等诸方面的高度的完美统一。情与景是意境创造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追求意境的个性化,画家首先必须具备独特的生活感受。画家内心情感的激发离不开时代、社会生活以及画家对人生命运的积极参悟。在这个过程中,诗人、画家面对自然景物不仅有欣喜欢娱、心旷神怡,也会有苦哀悲愁,将此种种情感借助自然物象体

8、现在作品中,或以“有我之境”的方式,或以“无我之境”的样态,只要能披沥真景、真情,皆可为妙境。意境的创造因个人的境遇不同,故大自然中客观不变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在其作品中会映射出不同的主观生命情调,创化出或悲壮雄浑、或清奇高古、或空灵自然,丰富无尽的艺术境象。如倪瓒笔下之树,八大笔下之鱼,板桥笔下之竹,在似为客观而实为主观,实为主观而又似为客观的意象创造中,营造出自身心灵深处萧索,悲怆,勃发生机的意境,以体现出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