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

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

ID:13287876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1

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_第1页
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_第2页
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_第3页
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_第4页
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_第5页
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_第6页
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_第7页
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_第8页
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_第9页
资源描述:

《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90年代以來對建國後中蘇關係研究的綜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牛軍誠如一些重要的評述所指出的那樣,近20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是以往所不能比擬的。章百家:《近20年來中外關係史研究述評》,《黨史研究資料》,2002年第6期,第27頁。在80年代的努力積累的基礎上,90年代以來的研究更是碩果累累,其中建國後中蘇關係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無人能否認建國以後中蘇關係的重要性。中蘇關係的起伏發展乃至決裂等,直接影響著中國的內外政策,影響著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前景和冷戰時代政治格局的基本態勢。同中蘇關係曾經産生過的重大影響相比,我國學術界對中蘇關係的研究顯然是需要

2、付出更多努力的。例如用80年代對建國後中美關係研究和中蘇關係研究做一比較,後者在被關注程度、力量和資金投入、研究成果的數量和水平等等,均明顯不足。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環境的影響,中蘇關係在80年代末才實現正常化,緊張的雙邊關係必然會限制學術的發展。與政治環境相聯繫的是缺乏必要的國際學術交流,而國際學術交流對推動中蘇關係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當然這裏也有財政支援的問題。例如中美關係研究可以從國際上獲得較多的資金,中蘇關係研究只能依靠政府的投入。一個更爲基本的問題是缺乏有關的歷史檔案,中蘇雙方在公佈有關檔案方面,當時都是相當有限的。90年代以來,上述三種情況都

3、有程度不同的改進,從而爲中蘇關係研究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和俄羅斯均公佈了數量可观的歷史檔案。尤其令人振奮的是前蘇聯檔案陸續解密,其中包括了大批極有價值的歷史文獻。一些中國學者爲收集和整理這些前蘇聯檔案,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美國威爾遜中心的國際冷戰史项目也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建國後中蘇關係研究的全面深入發展,其深度和規模體現在這些年來湧現的一大批質量越來越高的研究成果中。從目前的情況看,中蘇關係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在幾個重要的出版物中。首先是一批國家一級學術刊物發表了不少與中蘇關係有關的學術論文。這些刊物包括《中國社會科學》

4、、《歷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黨的文獻》,等等。其次是一批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的著作。90年代出版的各種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的著作都將中蘇關係作爲重要的內容,而且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段時間以來中蘇關係研究的進展。即使在是一些研究中美關係的著作,也將中蘇關係作爲重要的內容,如《中美關係史(1949-1972)》。第三是一批質量越來越高的論文集。這些論文集中收集的研究成果比較集中和突出地反映了90年代中期以來,一批中青年學者在歷次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中發表的有關中蘇關係的論文,如《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冷戰與中國》、《中國與印度支那

5、戰爭》,等等。李丹慧編:《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以下简称《北京与莫斯科》),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章百家、牛軍編:《冷戰與中國》,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出版;李丹慧編:《中國與印度支那戰爭》,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社2000年出版。以下的介紹主要根據上述出版物的內容展開。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通史類著作中有關中蘇關係史的內容多數是描述性的,故這部分研究成果不是本文介紹的重點。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重点介绍新观点,不拟面面俱到地予以评述。一,關於新中國成立後中蘇結成同盟的研究。对建国后不久中苏签定友好互助条约和建立战略同盟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中苏关系史

6、研究的一个重点。这项研究的突出特点是涉及到大量相当重要和具体的问题,包括:1945年的中苏条约与1950年的中苏条约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共“一边倒“政策的形成及其评价问题、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与苏联高层之间的交往情况,等等。已经发表的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薛天衔:《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共党史资料》第78辑;章百家:《新中国的外交方针》,载《国史研究参考资料》,1993(2);牛军:《论中苏同盟的起源》,载《北京与莫斯科》;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的有关章节,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沈志华:《中苏

7、条约与苏联在远东的目标》,沈志华:《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综观90年代以来的有关成果,可以说对中苏结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等,都有了比较深入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其中沈志华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愿望与结果”是迄今为止比较详细地描述、梳理和分析中苏签定条约的谈判过程的重要成果。该文大量利用了近些年来公开的前苏联档案,并与已经公布的中国档案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弥补了由于中方档案开放不够充分给研究带来的不足。在详细分析谈判过程的基础上,该文得出结论认为:中苏同盟条约签定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