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探讨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探讨

ID:13303666

大小:48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探讨_第1页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探讨_第2页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探讨_第3页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探讨_第4页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探讨ThediscussionoftheevolutionofurbanplanninginancientChina5摘要: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在各朝各代均有各自的特点,指导其规划的理论工具也随着社会性质的转变和人们的生活需要进行改进,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古代城市规划体系。本文主要研究古代名城的规划特点和演变过程,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关键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名城演变Abstract:InAncientChina,cityplanninginallgenerationsofhavetheirowncharacteristics,theorytoolst

2、oguideofplanningchangedasthechangingnatureofsocietyandpeople'slivesneedtobeimproved,thusformingtheuniquecharacteristicsoftheancientChinesecityplanningsystem.Thispaperstudi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ancientcityplanningandevolution,andeasycomparison.Keywords:AncientChina、cityplanning、famousc

3、ity、evolution我国古代的城市规划随着社会的演进,不断的得到革新和发展,从公元前11世纪左右就已经建立了的较为简单的城市规划体系发展到了最后具有华夏文化特色的城市规划体系。这个演变过程是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要求的变化以及社会性质更变中得以实现的,主要体现在城市的选址,平面的规划以及建筑的布局。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历程纵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历代名城不胜枚举,如:商都“殷”、西周洛邑,汉长安、曹魏邺城、隋唐长安与洛阳、宋东京与临安、元大都、明清北京等。可见我国城市规划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以下将以各代名城为例对中国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的探讨。1.1中国古代城市规

4、划萌芽期四千多年前,我国正处于父系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具有一定规划格局的城的雏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城堡式聚落。由于生活方式简单,当时的城市规划也只是将居民点进行了简单的分区,如住址和葬地的分区。夏代逐渐形成奴隶社会,从考古发现的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商宫殿遗址能推断出当时的规划已经具有一定水平。商代遗址告诉我们这图1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商城遗址平面示意图。小城为早商时期,大城为晚商时期里曾经有一个有着居住、工作和商业职能的大城市。该时期的城市已经颇具规模,城市总体布局和分区规划井然有序。早商都城“西”采用的是以宫殿为中心,有东、西、北三

5、面城墙的分区规划结构模式,中心突出,分区明确,结构严谨。而晚商都城“殷”未建城墙,只有一条防护沟,庞大而开敞,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开敞型城市。晚商“殷”的规划发展了早期萌芽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制。51.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初级发展期周代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广为营都建邑,还制定了一套对中国城市规划体系影响深远的营国制度以指导城市的建设,从而掀起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潮。这套营国制度包括了都邑建设理论、建设体制、礼制营建制度、都邑规划制度和井田方格网系统规划方法,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6、”。这种规划模式基本确定了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体系。这比古希腊希波丹姆开创的方格网规划结构模式早了大约6个世纪。图2《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反映了“王者居中”和严谨对称的规划由于西周设有“匠人”和“量人”,加上营国思想的指导,东都洛邑的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城邑建设程序,从此便出现了整体性强的城市规划。洛邑的建设是城市规划中的大进步,在继承商代以宫为中心的规划结构基础上,城内还设有庙社、官署、仓廪以及市、手工作坊等,中心区的配置益臻完善,功能分区更合理,结构整体性更强。1.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突破发展期奴隶社会的城市规划在我国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但还属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初级

7、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改变导致营国思想的转变,加上当时诸侯争霸,战争的毁坏,旧城的改造和新城的建设都为适应新的社会而进行着。此时便出现的我国古代的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这一阶段即从仅重视政治的城市建设发展到政治经济兼顾的城市建设又是一个进步,而且此时还出现了城与郭分工的新的规划概念(“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吴越春秋》)。城市改造与新建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扩大城市规模,以增加经济活动场所,调整了城市土地使用,压缩城内宫殿用地,增加了商业及居住用地,此时以《管子》为代表的城市规划新思想中主张“城郭不必中规矩,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