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物理高考模拟:力学实验专题

2009物理高考模拟:力学实验专题

ID:13310264

大小:2.85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1

2009物理高考模拟:力学实验专题_第1页
2009物理高考模拟:力学实验专题_第2页
2009物理高考模拟:力学实验专题_第3页
2009物理高考模拟:力学实验专题_第4页
2009物理高考模拟:力学实验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物理高考模拟:力学实验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2009物理高考模拟:力学实验专题1.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

2、力的效果相同(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3)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答:▲.(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答:▲▲▲.((1)(2)AC(3)张华作的符合实验事实(4)1、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2、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3、作图时两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F2线平行.)F

3、F(a)(b)2.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A:木板固定,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方案B:木块固定,用手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秤、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g的配重若干个.(g=10m/s2)14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原因是;②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③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4、:实验次数12345配重(个数)01234弹簧秤读数/N0.501.001.501.802.50木块重/N2.004.006.008.0010.00OG/NF/N请根据上述数据画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求出木板和木块间动摩擦因数是.OG/NF/N2.004.006.008.0010.000.501.001.502.002.50(①B;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②木块的重力、每次拉木板时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檫力③如图所示μ=0.25)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5、,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CE。(填入相应的字母))(2)在“验证力的

6、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2分)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2)①F'②B)ABCDEFyxOabcde4.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14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的实验中

7、,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⑴请你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作答在右图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轴?答:;⑵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

8、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⑶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m/s2.(yOabcdeyxOabcde或⑴v-t图线如图所示y轴相当于v轴⑵b⑶2.0)S1S2S3S4S5S6A5.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