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阳泉二矿.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采矿学课程设计-阳泉二矿.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ID:13312646

大小:1.08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7-21

采矿学课程设计-阳泉二矿.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1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阳泉二矿.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2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阳泉二矿.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3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阳泉二矿.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4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阳泉二矿.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矿学课程设计-阳泉二矿.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采矿学课程设计目录1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31.1矿区概述31.1.1矿区地理位置31.1.2地形地貌31.1.3气象及地震31.2井田地质特征41.2.1井田地质构造41.2.2水文地质61.3煤层特征81.3.1煤层81.3.2瓦斯92井田境界和储量122.1井田境界122.1.1井田范围122.1.2井田尺寸122.2矿井工业储量132.2.1井田地质勘探132.2.2储量计算基础132.2.3矿井工业储量计算132.3矿井可采储量152.3.1工业广场煤柱152.3.2边境煤柱162.3.3断层煤柱162.3.4矿井可采储量17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

2、服务年限173.1矿井工作制度17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83.2.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83.2.2井型校核184井田开拓19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94.1.1井筒形式的确定204.1.2井筒位置的确定带区划分224.1.3阶段划分和开采水平的确定224.1.4井田划分2332采矿学课程设计4.1.5主要开拓巷道234.1.6确定矿井开拓延深方案244.1.7确定带区间的接替顺序244.1.8开拓方案比较24参考文献3032采矿学课程设计1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矿区地理位置阳泉二矿东距阳泉市约5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5

3、′17″~113°33′07″,北纬37°46′44″~37°52′19″。井田东部为大阳泉井田,西部为西上庄井田,南部与五矿井田相邻,北部以石太铁路为界,隔桃河与三矿、四矿相望。井田走向长约8km,倾向长约7.8km,面62.4186km2,由94个坐标点圈定。二矿原有东四尺、小南坑、西四尺三对生产井。东四尺井于1980年经煤炭部(80)煤计生字1300文批准报废,小南坑井于1986年采尽自然报废。现有一对生产井口——西四尺井,分为470和560两个生产水平,矿区坐标系井口坐标如下:西斜井X=99967.135,Y=96710.090,Z=733.0东斜井X=

4、10030.427,Y=96748.240,Z=718.9全套图纸,加153893706二矿的交通条件极为便利。石太线为复线电气化铁路,东西贯穿本矿,成为煤炭运销的大动脉。太石高速公路南北横穿井田,307国道由西向东,在阳泉市区与阳左公路和阳盂公路十字相交,构成网络,连通全国各地,见图1-1。距有关主要城市、城镇里程见表1-1。表1-1矿区距有关主要城市、城镇里程铁路城市名称北京太原石家庄天津郑州大同里程(km)393124107526527777公路城镇名称寿阳昔阳和顺盂县平定娘子关里程(km)304510228124032采矿学课程设计1.1.2地形地貌井田

5、区内地势平坦。1.1.3气象及地震阳泉矿区气候干燥,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最高气温17.1℃,最低气温5.5℃,历年平均10.9℃,历史上最高气温达40.2℃,最低气温-19.1℃。年最大降水量为866.4mm,年最小降水量为240.4mm,年平均降水量为609.8mm,多集中与7、8、9三个月,这三个月的降水量一般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如1966年8月23日,一天内降水量达261.5mm。年蒸发量最大2381.9mm,最小蒸发量1319.1mm,历年平均1885.9mm。全年风向多变,以西北风为主,雨季多偏东风,冬季盛行偏西风,历史上的最大风速为1

6、989年8月24日20时10分至20时25分,阳泉市遭受到一次罕见的飓风暴雨、冰雹的袭击,最大风力12级,最大风速为35m/s,历年平均1.7m/s。阳泉市最早初霜期1980年9月23日,最晚终霜期1963年4月29日,历年平均初霜期在10月中旬,终霜期在4月上旬,年无霜期平均184天,最大冻土深度0.68m。相对湿度历年月最大34.1mm,最小0.4mm,历年平均8.9mm。井田无详细地震记载。据国家地震局1976年9月中国地震基本烈度区划资料(比例尺三百万分之一)及山西省地震局晋震发业字(1984)第110号文,阳泉矿区基本烈度除昔阳县境内为7度区外,其余地

7、区均为6度区。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地质构造阳泉矿区赋存的地层有太古界阜平群和龙华河群,下元古界滹沱群和上元古界震旦亚界长城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的三叠系及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在地层对比中通过岩相分析和相——旋回研究,结合煤系地层标准剖面,根据岩层及组合特征,采用古生物法、标志层法、测井曲线等相互补充、验证、确定。地层对比准确、可靠。从古生界奥陶系开始由下而上依次叙述如下:1、奥陶系;与下伏地层寒武系为连续沉积,广泛出露于矿区东北部的弧形区域内,即昔阳白羊峪、东寨~平定郭家山、石门口~阳泉白羊墅、张家井~盂县仙人村、长池、

8、峰岭村一带。下统:地层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