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模拟题(不含答案)

初三历史模拟题(不含答案)

ID:13328445

大小:1.53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2

初三历史模拟题(不含答案)_第1页
初三历史模拟题(不含答案)_第2页
初三历史模拟题(不含答案)_第3页
初三历史模拟题(不含答案)_第4页
初三历史模拟题(不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模拟题(不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8页共8页前黄实验学校初三历史复习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①②B.②④    C.③④ D.①④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

2、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B、无产阶级显示出巨大力量C、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关键D、北洋军阀政府已土崩瓦解3.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主要得益于:()A、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C、北洋军阀不堪一击D、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4.军队名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八路军②中国工农红军③中国人民解放军④中国人民志愿军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5.某学校组

3、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6.由中国首先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C、不结盟政策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7.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4、:()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8.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第8页共8页9.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831年占1/4,1851年降至1/

5、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进程加速        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C.对外移民的增加        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10.小刚在学习了“俄国1861年改革”一课后,整理出如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A、改革前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它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D、俄国农民在获得“解放”时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11.《慕尼黑协定》的主要教训是:()A、要警惕侵略者发动突然袭击B、要尊重民族自决的权利C、对战争狂

6、人不能姑息纵容D、恐怖手段难以制止战争12.下列内容与雅尔塔会议有关的是:A、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B、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C、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D、成立联合国13.列宁的新经济政策:①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②重点是发展重工业③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④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③14.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子:

7、“父亲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这段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A.1861年的俄国B.1868年的日本C.1871年的德国D.1929年的美国15.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16.看右图:这部反映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实质,又刻在黑色的大石柱的经典法律文献是:()A、基督教的《圣经》B、伊斯兰教的《古兰经

8、》C、《汉谟拉比法典》D、印度“种姓”制度17.中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都是日军发动的侵华史实,它的最终目的是:()A、占领台湾B、占领东北C、占领华北D、灭亡中国18第8页共8页.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下面关于长征胜利理解不正确的是:()A、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B、开始了国共合作抗日C、领导人民走向了抗日战场D、保存了红军的骨干力量19.看右图:在这座小洋楼里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