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年龄,符合这七个特征,你就已经进入了心理衰老了!

无关年龄,符合这七个特征,你就已经进入了心理衰老了!

ID:13329572

大小:1.6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2

无关年龄,符合这七个特征,你就已经进入了心理衰老了!_第1页
无关年龄,符合这七个特征,你就已经进入了心理衰老了!_第2页
无关年龄,符合这七个特征,你就已经进入了心理衰老了!_第3页
无关年龄,符合这七个特征,你就已经进入了心理衰老了!_第4页
无关年龄,符合这七个特征,你就已经进入了心理衰老了!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关年龄,符合这七个特征,你就已经进入了心理衰老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关年龄,符合这七个特征,你就已经进入了心理衰老了!很多人对于心理年龄都会有一个误解,认为生理年龄越大,心理年龄也就越成熟,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系。40岁本该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年龄,但有大把的人还在继续着幼稚的行为,很多20多岁本该朝气十足的年龄,也有很多人已经进入了心理衰老。今天,我们就来列举十个心理衰老的特征,看看你的心理年龄和你自己相符吗?1、情绪萎靡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似乎除了正常工作和日常所需之外,其他时间并无太多兴趣和爱好,在他们的心理过程当中,没有什么是能够让自己十分兴奋的,甚至对自己的生活毫无目标。2、自我为大按

2、照一般的心理发展来看,人类从孩童时期的自私会逐渐转变为成人时期的利他心理,到了老年期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回到孩童时期的自私;而一些人无论什么事情都会以自己的标准为核心,毫不顾忌他人,与其说是心理衰老,不如说是心理退化。3、缺乏效率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对于一些人来说,做事就像起床,能拖多久拖多久,只有靠他人的监督和制度上的规范才能得以前行,作为年轻人来说,这种缺乏效率,缺乏自我监督的心理特征,就是一种心理衰老的表现。4、乏于思考在中国,国民整体的创新水平是十分低下的,虽然这和环境、教育有直接关系,但是不得不说,很多年轻人一旦脱离了学校就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

3、,更准确的说,是不愿意再思考了,这种心理过程直接导致的就是对于生活感觉到的空虚乏味。5、懒惰至极每个人都会有懒惰的时候,这是人之本性,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达到了懒惰至极的地步,而这种懒惰并不只体现于拖延,更是一种对于生活和工作毫无计划性和目标性的体现。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理表现却像是十足的中老年人。6、多疑敏感这种心理衰老的表现在于对周边人缺乏信任,经常会突发性的制定一些子虚乌有的戒条来进行自我约束,坚持不了多久又会恢复正常,循环往复;并且,时常有突发性的恐惧心理,担心自己或是身边人会发生灾祸疾病而产生心理困扰。在生活常常会因为一些十

4、分细小的事情与他人发生矛盾或是与他人结下仇恨,很难去原谅自己和他人。7、情绪多变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发生情绪上的变化,多为愤怒、悲伤、急躁等负面情绪,情绪上时常不稳定,经常会以不理智的方式来对待他人,甚至是对他人的好言相劝予以抨击。以上的这7个心理特征就是你进入心理衰老的信号,如果你符合3条以上,那么你就应该注意自身的问题了,因为心理衰老不仅仅只是一个心理年龄的指标,它更像是你对于心理建设水平的一个判断。由于每个人从事的工作差异,工作环境也千差万别,可是工作中总有一些共同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心态,避免消极的心态可以进一步迈开生活的精彩生活。1、防止

5、疏散懒惰:常感到精力不支,好静恶躁,睡意绵绵,经常靠喝酒来强打精神。2、防止性情急躁:生活中越来越容易感情用事,言行中理智成分越来越少。更容易曲解他人好意,听不进别人意见,不冷静,一触即发。3、防止办事效率低: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4、防止竞争意识退化:对事业没有创新思维,常感到空虚乏味,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5、防止自卑心理:一个人独处时,常常会长吁短叹,与世无争,面对外面的精神世界,往往感到自己已经落伍了。6、防止性格孤僻: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尤其是不愿意面对陌生人,常借

6、口逃避与陌生人接触。7、防止思维迟钝:面临突发事件时,往往束手无策,慌张无主,抓耳挠腮,不知怎么办才好。8、防止情绪恍惚:喜欢沉湎于往事的回忆,感情(感情博客,感情说吧)脆弱,情绪“儿童化”,时冷时热,对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反应兴趣浓厚,喜欢唠叨,又不管他人爱听不爱听。9、防止反应异常:一方面,有时候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总觉得家人及周围的人在与自己过不去,疑窦丛生;另一方面,有时想置身于众人之外,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反应冷漠。10、防止固执己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以自己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总之,通过以上十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女人的

7、心理老化,迎着一个美好的心态看待世界,世界也会因你也变得丰富多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