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ID:13349306

大小:1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2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_第1页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_第2页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_第3页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节:1.鸦片战争背景国内国际形势、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原因2.林则徐的禁烟活动(主要目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3.鸦片战争的过程(起止时间、牺牲的主要将领及地点)4.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第二节: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及影响2.《望厦条约》与《黄埔条约》的内容及影响3.全面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三节: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借口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5.19世纪50—80年代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

2、史实6.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第五节: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准备2.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历程中的主要事件3.《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及评价(地位、主要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意义、空想性、落后性和无法实施根本原因)4.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总体把握定都天京后面临的形势、北伐的目的、失败主要原因、东征与西征的目的、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的原因)第六节:1.天京变乱(出现具体原因、影响)2.太平天国后期领导核心(四个领导人)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意义及其失败原因(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的依据、理解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准备)4.太平天

3、国作为新时代农民战争的新特点及根源第七节:1.新思潮出现的原因、实质2.新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评价3.《资政新篇》的作者、主要内容和意义(内容主要是外交方面、包括突出特点及其地位、无法实施的最主要原因)4.《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的联系与区别概括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第二节:1.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两派主张的根本相同点与最主要不同)2.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和口号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主要企业及性质和特点、创办民用工业的目

4、的、近代教育起步表现)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5.洋务运动的评价(从近代化角度)第三节:1.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和原因(注意与后来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区分)2.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地点(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区分)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及成因4.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途径与特点第五节: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4.三国干涉还辽(哪三国、主要原因、说明问题:帝国主义关系既斗争又勾结)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领导人和意义第七节:1.1

5、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原因、代表人、主要主张和评价3.康、梁宣传维新思想的代表性论著的内容及意义3.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原因、说明问题4.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的内容、核心、性质和意义5.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内容6.公车上书的背景和意义7.强学会、保国会、《应诏统筹全局折》的性质8.百日维新(起止时间与标志、内容和评价)9.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10.戊戌变法的性质、意义和教训第八节: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地区、原因和事件2.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3.清政府对义和团改剿为抚的原因、目的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

6、军斗争的事件5.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评价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主要国家、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6.《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第二节:1.同盟会建立的历史条件、地点、领导人、性质和意义2.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内容和评价(掌握两种表述、理解三民主义各自的含义、实质和局限性、明确核心思想、整体评价、理解比较完整的依据)3.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实质和意义4.同盟会成立领导的主要武装起义及意义第三节:1.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2.武昌起义爆发的时间、取胜原因、主要成果和革命潜伏失败危机的原因

7、第四节:1.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态度变化的史实及原因2.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国旗、纪元、领导人和政府性质3.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的内容和意义4.《告各友邦书》的目的和说明问题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评价(责任内阁制的实质、颁布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性质、意义)6.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标志和原因7.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和教训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一节:1.辛亥革命后革命派与北洋军阀斗争的焦点2.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目的(直接和根本)3.二次革命(直接原因、首先独立省份、失败原因)4.袁世凯称帝的主要活动(开始时间、要点、理解其

8、中关键性步骤)5.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主要目的、最能反映日本意图的内容、袁接受的主要目的、认识五九国耻的由来)6.护国运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