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克隆及表达开题报告

生化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克隆及表达开题报告

ID:1335946

大小:99.6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10

生化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克隆及表达开题报告_第1页
生化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克隆及表达开题报告_第2页
生化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克隆及表达开题报告_第3页
生化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克隆及表达开题报告_第4页
生化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克隆及表达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化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克隆及表达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题目: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李宏远2014236053立题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内,使外源基因进行表达、阐明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或者通过与染色体基因组进行稳定整合,将生物性状传递给子代动物的研究方兴未艾[1]。1.选材: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第一个用于重组蛋白生产的宿主菌,它不仅具有遗传背景清楚、培养操作简单、转化和转导效率高、生长繁殖快、成本低廉、可以快速大规模地生产目的蛋白等优点。而且其表达外

2、源基因产物的水平远高于其它基因表达系统,表达的目的蛋白量甚至能超过细菌中蛋白量的30%,因此大肠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蛋白质表达系统。2.基因标记技术基因标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荧光蛋白基因在标记基因方面由于具有独特的优点而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现已被普遍应用到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荧光蛋白是海洋生物体内的一类发光蛋白,分为绿色荧光蛋白、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2]。3.绿色荧光蛋白从水母(Aequoreavictoria)体内发现的发光蛋白。分子质量为26kDa,由238个氨基酸构成,

3、第65~67位氨基酸(Ser-Tyr-Gly)形成发光团,是主要发光的位置。其发光团的形成不具物种专一性,发出荧光稳定,且不需依赖任何辅因子或其他基质而发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入宿主细胞后很稳定,对多数宿主的生理无影响,是常用的报道基因。【实验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d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的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意义】研究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体内的基因克隆和表达。通过质粒重组形成所需要的重组质粒pET-28a-GFP,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体内,通过酶切、PCR及用IPTG

4、诱导检测是否在大肠杆菌体内诱导表达成功。根据电泳结果及荧光现象得出结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体内成功诱导表达。GFP的应用特点检测方便:不需要外加底物和辅助因子,用内眼就可以观察到,在长紫外光照射下特别漂亮,以此作为标记,观察表达产物。实验题目包含的内容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BamHI和NotI两种限制性内切酶的消化把EGFP基因从pEGFP-N3质粒中克隆出来,或者用PCR方法把EGFP基因从pEGFP—N3质粒中扩增出来。并定向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a质粒的多克隆位点(MCS)中,用此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5、,在IPTG的诱导下表达出带有N端His-Tag的融合蛋白。表达了GFP的菌体在离心管中则会呈黄绿色,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特异的绿色荧光,从而证明了目的蛋白的表达是否成功。另外在菌体总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中如果出现了明显的诱导条带,则条带中蛋白浓度与诱导时间呈正相关。【根据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设计进行实验】1.查询两个质粒特点的资料:•pEGFP-N3质粒编码野生型GFP的红移(荧光波长较大)变异体蛋白,具有更强的荧光(在485nm激发下比野生型强35倍)和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较好的表达。激发峰在488nm,发射峰在507

6、nm。•pET-28a质粒载体上面携带一个N-terminalHisTag/Thrombin/T7tag结构以及一个可以选择的C-terminalHisTag。克隆表达区域的编码框由T7RNA聚合酶转录。2.根据查询的资料,确定两种途径可以到达目标第一种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方法,如果选定内切酶的方式去做实验,如何选择内切酶,选哪种内切酶即合用又经济。根据两个质粒结构的特点,要在多种内切酶中进行选择,考虑pEGFP片段完整又考虑到被克隆的目标载体表达区域的编码框正确性。使用Notl酶,Bamhl酶,这是一对最合适的内切酶。  第二

7、种方法:用PCR基因扩增方式达到目的。如果用PCR方法去做实验,必需根据pEGFP的序列设计引物。【实验原理】1.质粒重组: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DNA和目的DNA片段,然后体外使两者相连接,再用所得到重组质粒转化细菌,即可完成。2.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

8、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PCR技术是KaryMullis在1985年建立起来的在细胞体外合成DNA的一种方法。依DNA半保留复制原理,利用DNA聚合酶依赖于DNA模板的特性,在附加的两个引物与模板杂交之后,按碱基配对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