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学总结

微生物生理学总结

ID:13359703

大小:57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2

微生物生理学总结_第1页
微生物生理学总结_第2页
微生物生理学总结_第3页
微生物生理学总结_第4页
微生物生理学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生理学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生理学: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是从生理生化的角度研究微生物细胞的形态学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结构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壁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类脂A脂多糖: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包括:脂蛋白蛋白质层:基质蛋白外壁蛋白磷脂.内壁层:紧贴胞膜,仅由1-2层肽聚糖分子构成,占细胞壁干重5—10%,无磷壁酸。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肽聚糖:是由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糖胺(NAG)以及少数氨基酸短肽链组成的亚单位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复合体。肽聚糖单体:是由N

2、AG、NAM、肽尾、肽桥构成。青霉素(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两者互相竞争转肽酶的活性中心):作用于肽聚糖肽桥的联结,即抑制肽聚糖的合成,故仅对生长着的菌有效,主要是G+菌。革兰氏染色原理: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古细菌细胞壁没有肽聚糖、胞壁酸和D-氨基酸,含有假太聚糖骨架

3、是以β-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缺壁细菌原生质体: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或者溶菌酶处理G+菌而得到的去壁完整的球形体。原生质球: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或溶菌酶处理G-细菌而得到的去壁不完全的近球形体。L型细菌:某些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无壁类型。在一定条件下L型细菌能发生回复突变而恢复为有壁的正常细菌。支原体:在进化过程中天生无壁的原核微生物。细胞质膜;: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细菌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质膜很相似,但不含胆固醇等甾醇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质:是在细胞膜内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内含物v贮藏物:1、异染粒:是普遍存在的贮

4、藏物,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功能:贮存磷元素和能量,降低渗透压。多聚偏磷酸盐对某些染料有特殊反应,产生与所用染料不同的颜色,因此得名异染颗粒.例:异染粒遇甲基胺蓝变紫红色.含异染粒的细菌种类:棒状杆菌和某些芽孢杆菌等.2、聚β-羟丁酸颗粒是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常含有的碳源类储藏物.PHB不溶于水,易被脂溶性染料(如苏丹黑)着色。功能:贮存碳源、能源和降低渗透压。多好氧菌和光合厌氧菌都含有聚β-羟丁酸颗粒3、硫粒:是硫元素的贮藏体16形成:取决于环境硫化物含量,当环境中S含量高时,在体内积累;当缺S时,氧化成硫酸被菌利用。功能:a.好氧硫细菌的能源b.厌氧硫细菌的电子供

5、体4、藻青素:通常存在于蓝细菌中,是一种内源性氮源储藏物,同时兼有储存能源的作用。v载色体: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相当于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v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一种核糖蛋白质的颗粒状结构,有65%的核糖酸和35%的蛋白质组成。v质粒: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v磁小体:在水生螺旋菌属和嗜胆球菌属的细菌中含有磁小体,它含有磁铁矿形式的铁,被细菌用于在地球磁场中定位。v羧酶体:自养细菌所特有的内膜结构。羧酶体中含有自养生物所特有的5-磷酸核酮糖激酶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这两种酶是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

6、2的关键性酶类,通过卡尔文循环,使自养菌与异养菌一样含有了磷酸己糖。一些光合细菌,如蓝细菌以及化能自养菌如硝化杆菌科细胞中均具有羧酶体。v气泡:由蛋白质膜构成的充满气体的泡状物。有些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几个或多个气泡v芽孢:具有很强的抗热、抗干燥、抗辐射、抗化学药物能力,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体状态,芽胞是休眠体,不是繁殖体。芽胞抗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耐热性物质DAP-Ca的存在细胞壁以外构造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节细胞壁以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分类:荚膜、微荚膜、粘液层、菌胶团鞭毛:由螺旋丝、钩型鞘、基体构成。

7、菌毛:菌毛又称纤毛、伞毛、线毛或须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性菌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且每个细胞只有一至数根。一般多见于G﹣细菌的供体菌中,具有向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真核微生物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六大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1,物质的跨膜运输分为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2膜泡运输第四章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16.自由能:在热力学中,系统减少的能量能转化成对外做的功,能用于做工的能量称为自由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