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

ID:13373696

大小:4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2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_第1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_第2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_第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_第4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宁武高速公路A6合同段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方案一、治理范围1、桥涵2、隧道3、混凝土支挡工程二、治理重点1、管理通病(1)应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必要时建立QC(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活动,针对存在问题找原因,采取对策措施,以提高质量。(2)加强试验检测力度。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的最重要的保证。(3)规范工地试验室建设,确保仪器设备齐全,精确地完成各项试验检测。(4)安排专职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管理,确保施工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5)一道工序完成后,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不合格工序坚决返工处理。2、施工工艺通病(1)钢

2、筋①钢筋原材料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②基础钢筋的绑扎一定要牢固,脱扣松扣数量一定要符合本标准要求;钢筋绑扎前要先弹出钢筋位置线,确保钢筋位置准确。③施工中要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若采用双排筋时要保证上下两排筋的距离。  ④钢筋的接头位置及接头面积百分率要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⑤钢筋的布放位置要准确,绑扎要牢固。(2)混凝土①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a混凝土自吊斗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如超过2米时必须采取措施。b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生口)。c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

3、行,每层并行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3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d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拨,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e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

4、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f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浇筑前应对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经检查钢筋的水泥垫块是否垫好。如果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清扫口高水平在清除杂物后再封闭。剪力墙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除干净。②混凝土的养护a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收浆后尽快浇水养护。b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天。在砼强度达到2.5

5、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或施工振动。柱、墙带模养护2天以上,拆模后,用棉布包住,浇水在棉布上养护,以确保立面结构表面保持湿润状态。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3、实体质量通病(1)蜂窝①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②产生的原因  a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b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c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d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e模板缝隙

6、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f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g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③防治的措施。  a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b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

7、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2)麻面①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②产生的原因  a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b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c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d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e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③防治的措

8、施  a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