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标准和电导率测定原理

水质标准和电导率测定原理

ID:13375174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2

水质标准和电导率测定原理_第1页
水质标准和电导率测定原理_第2页
水质标准和电导率测定原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质标准和电导率测定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电子级超纯水中国国家标准(GB/T11446.1-1997)项目级别比电阻MΩ.cm@25℃硅≤μg/L>1μm微粒数

2、标准值标准值标准值标准值期望值标准值期望值标准值期望值汽包炉3.5~5.8--≤2.0≤15≤50≤10---应保证蒸汽二氧化硅符合标准5.9~12.6--≤2.0≤7≤30≤5---12.7~15.6≤0.3-≤1.0≤7≤20≤5---15.7~18.3≤0.3≤0.2约为0≤7≤20≤5---直流炉5.9~18.3≤0.3≤0.2约为0≤7≤10≤5≤3≤10≤5≤20-18.4~25≤0.2≤0.15约为0≤7≤10≤5≤3≤5-≤15≤10????????????????电导率概念及其测定原理      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

3、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由导体本身决定的。电导率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欧姆。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电导率S/cm来表示,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率(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水溶液的电导率直接和溶解固体量浓度成正比,而且固体量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电导率和溶解固体量浓度的关系近似表示为:1.4μS/cm=1

4、ppm或2μS/cm=1ppm(每百万单位CaCO3)。利用电导率仪或总固体溶解量计可以间接得到水的总硬度值,如前述,为了近似换算方便,1μs/cm电导率=0.5ppm硬度。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与电阻值相对,单位Siemens/cm(S/cm),该单位的10-6以μS/cm表示,10-3时以mS/cm表示。但是需要注意:(1)以电导率间接测算水的硬度,其理论误差约20-30ppm(2)溶液的电导率大小决定分子的运动,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为了比较测量结果,测试温度一般定为20℃或25℃(3)采用试剂检测可以获取比较准确的水的硬度值。      水的电导率与其所含无机酸、碱

5、、盐的量有一定关系。当它们的浓度较低时,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该指标常用于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不同类型的水有不同的电导率。新鲜蒸馏水的电导率为0.2-2μS/cm,但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吸收了CO2,增加到2—4μS/cm;超纯水的电导率小于0.10/μS/cm;天然水的电导率多在50—500μS/cm之间,矿化水可达500—1000μS/cm;含酸、碱、盐的工业废水电导率往往超过10000μS/cm;海水的电导率约为30000μS/cm。     电极常数常选用已知电导率的标准氯化钾溶液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钾溶液的电导率(25℃)列于下表。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温度

6、、电极上的极化现象、电极分布电容等因素有关,仪器上一般都采用了补偿或消除措施。浓度(mol/L)电导率(μS/cm)0.000114.940.000573.900.001147.00.005717.80.0114130.0227670.0566680.112900     水样采集后应尽快测定,如含有粗大悬浮物质、油和脂,干扰测定,应过滤或萃取除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