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5古代诗歌阅读诗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5古代诗歌阅读诗

ID:13379845

大小:49.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22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5古代诗歌阅读诗_第1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5古代诗歌阅读诗_第2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5古代诗歌阅读诗_第3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5古代诗歌阅读诗_第4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5古代诗歌阅读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5古代诗歌阅读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5古代诗歌阅读诗古代诗歌阅读(诗)【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1.以下对本

2、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1精品文档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答案】cD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3、态度。【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1精品文档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

4、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一、【2017届甘肃省高三第二次诊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其一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B.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秋意渐

5、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c.“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1精品文档D.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E.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

6、,笔法精妙。【答案】Bc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分析有误。2.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寒”字使用精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答案】①“寒”即寒冷,这个“寒”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②“寒”因“此夜”两字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肌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诗人独特的感受;③这里“寒”字分别呼应了首句形容夜烟弥漫,诗人心情迷乱的“乱”字,次句暗示诗人伫立凝望产生的聚散匆匆感的“飞”字,第三句既写外界景象,又写内心情怀的“寂寞”,这样全诗就把送别之

7、后的孤寂惆怅之情用寓情于景法融入描写之中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1精品文档【解析】本题是对诗歌中的字词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结合诗句作答,不能撇开文本。二、【2017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杜甫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注释】(1)郑虔,即郑广文,十八是郑的排行。安禄山之乱,虔陷叛军中,禄

8、山授虔水部郎中,虔称病,并暗中与唐政府通消息。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陷叛军中官六等定罪,虔在三等,故贬台州。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中用到《庄子》中有关典故委婉讽喻郑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