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ID:13382421

大小:29.4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2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_第1页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_第2页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_第3页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_第4页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第一章1.社会保障的概念2.各国社会保障概念的异同:相同点:(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2)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金(3)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4)目的是要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通过保障能够生存下去3.社会保障的内涵:一社会保障是国家主导的、共担风险的社会制度。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大家保大家”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共担风险的社会制度。二社会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制定实施的有关社会保险法令为起始标志。社会保障体系以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法律基础。三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安全

2、网。四社会保障是菊有福利性的再分配机制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国民收入再分配,一般采用国家财政预算和社会统筹两种形式。五社会保障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六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七社会保障是关乎国运、惠及民生的伟大事业第二章社会保障起源比较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一产业革命是社会保障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二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不懈斗争是催促社会保障诞生的动力三各种进步的社会学说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先导2.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的出台,这一时期的发端标志是的国的社会保险立法。(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3、和繁荣时期1935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保障进入繁荣发展时期,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二是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三是社会保障项目构成趋于网络化。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产值的比重显著增长,福利国家纷纷出现。所谓:“福利国家”使公民普遍的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责任。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贝弗里奇在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二是政府统一管理原则。三是全面保障原则。(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比较1.德国历史学派的

4、社会改良思想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德国的新历史学派。其社会改良主张为俾斯麦政府事实社会保险奠定了理论基础。新历史学派非成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的为和作用。新历史学派的社会该了政策有两个支撑点:一是从伦理道德出发,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二是新历史学派主张国家至上,国家应该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病负担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这一理论主张是从社安全角度出发的。2.庇古的“经济福利”思想对社会保障最早的经济研究应当归功于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2.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国家干预理论与社会保障有关的凯恩斯理论观点包括:(一)非自愿事业的成

5、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二)通过国家干预实现充分就业(三)社会保障是经济波动的“减震器”(四)国家干预经济和提供社会福利是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3.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的主要理论观点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由国家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为失业,疾病,工伤和年老者提供经济援助(社会福利)。4.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主要理论观点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的主要观点是:福利服务市场化是最好的选择,应当减少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由社会成员自己为自己谋取福利。5.中间道路论者的共同参与论的主要理论观点:在社会保障领域,国家负责应当与个人负责并重,

6、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国家、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体系。6.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当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一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当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一)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公平的三种类型在社会保障研究中,公平分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三种类型。社会保障的一般公平原则是指以权利公平为基础,以机会公平为准则,以结果公平为标志的公平原则。公平状态的衡量分为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7.社会保障理论通常围绕哪几个共性命题展开。社会保障的功能:“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安定生活,调节分配”。包含了三

7、方面的含义,既保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功能。(一)政治功能——稳定社会(二)经济功能——促进经济1。平衡社会需求2。调节投融资3。保障劳动力再生产(三)社会功能——安定生活8.社会保障的对象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的目标应该是为全社会提供保护,即社会保障的对象应该包括社会的全体成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以及实行社会保障原则的不同,在保障对象上各不相同。(一)就业关联性保障(二)全民(公民)性保障(三)社会保障对象的逐步扩大趋势9.社会保障的水平保障标准的设计要符合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要求。民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