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海姆知识社会学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

ID:13392836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_第1页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_第2页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_第3页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_第4页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讲知识社会学的先驱-曼海姆曼海姆生平简介卡尔·曼海姆1893年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匈牙利犹太人,母亲是德国犹太人。曼海姆中学毕业后先在布达佩斯大学攻读哲学,不久赴德国柏林大学师从齐美尔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曼海姆返回自己的祖国匈牙利。1919年7月匈牙利共产党政权倒台后曼海姆流亡德国。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接受了新康德主义者李凯尔特、现象学大师胡塞尔以及黑格尔和马克思等人的影响。1922年完成博士论文《对认识论的结构分析》。1925年被海德堡大学聘为无薪讲师,两年后前往法兰克福大学担任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1927年,发表教授资格论文《保守主义思潮

2、》,1929年出版《意识形态与乌托邦》。1933年因躲避纳粹德国到伦敦大学任教。1947年在英国去世。第一节《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曼海姆的社会学思想涉及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他的代表作《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及由这本著作建构起来的知识社会学。“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既是曼海姆代表作的书名,也是其知识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曼海姆认为,“意识形态”概念反映了来自政治冲突的一个发现,即统治集团在思维中强烈地把利益与形势密切联系在一起,以致不再能看清某些事实,这些事实可能削弱它们的支配感。在“意识形态”一词中内含着一种洞悉,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群体的集体无意识既对其本身,也对其他方面遮掩了真实的社会状

3、况,从而使集体无意识得到稳定。而“乌托邦”这一概念反映了政治斗争中相反的发现,即某些受压迫的群体在理智上如此强烈地对摧毁和改变特定的社会条件感兴趣,以至于他们自觉地在局势中仅仅看到那些倾向于否定它的因素。他们的思维没有能力正确地判断现存的社会条件。在乌托邦的思想中,被怀着愿望的想象和行动的意愿所引导的集体无意识,掩盖了现实的某些方面。很显然,在这里,曼海姆不仅区分了意识形态,而且还区分了两种集体无意识:一种是受到利益与形势相联所引导的集体无意识,它与意识形态相联;一种是由被怀着愿望的想象和行动的意愿所引导的集体无意识,它与乌托邦相联。这两种集体无意识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掩饰了社会现实的某些方

4、面。意识形态中的集体无意识是由统治集团将利益与形势密切联系带来的,而乌托邦中的集体无意识则是由某些受压迫的群体用想象代替现实带来的。在具体的讨论中,曼海姆对意识形态作了进一步划分。在他看来,有两种意识形态:特指的意识形态和全指的意识形态。特指的意识形态常常用于表示我们对我们的论敌所提出的观点和陈述的怀疑。此时,这些观点和陈述被视为是对某种状况的真实性的有意或无意的隐瞒,因其真相有损于他们的利益。这种歪曲包括有意识的撒谎、半意识和无意识的伪装,包括善意欺骗和自欺欺人。与此相应,全指的意识形态指的是某个时代或某个具体的历史-社会集团(如阶级)的意识形态,此时我们关心的是这一时代或这一集团的整

5、体思维结构的特征和组成。特指的意识形态和全指的意识形态存在诸多共同的方面,它们都是主观的意识,而且它们都有意或无意地掩盖事实的真相。或者说,它们都不会去了解论敌真正的含义和意图,而指依据论敌的言论。两者的区别有:(1)特指的意识形态只说明论敌的部分主张,而全指的意识形态则反映对方的整体思想观念;(2)特指的意识形态是在纯心理学的层面上对观念进行的分析,而全指的意识形态针对的则是思想观念的社会性或社会内容;(3)特指的意识形态涉及动机问题,它与利益心理学有关,而全指的意识形态则是一种功能分析,与动机无涉。如果说特指的意识形态力图说明某种利益是谎言或欺骗的原因,研究的关注点是个体;那么全指的

6、意识形态则旨在探求某一社会情境与特定观点、观念及集团的思想之间的关系,它的关注点是群体。什么是乌托邦?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认为,“一定的秩序的代表,会把从他们观点来看在原则上永不能实现的概念叫作乌托邦,并认定为绝对的乌托邦。”因此,乌托邦话语的产生是维护现有秩序的力量与反对现有秩序的力量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结果。乌托邦的不可实现性也是一种不能契合于现有秩序的,而不是与人类社会生活格格不入的不可实现性,乌托邦思想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定秩序的代表”所指斥的毫无价值和意义的“幻象”(Illusion)。乌托邦内在地蕴涵着对现有秩序不合理、非正义成分的否定和扬弃,以及对普遍正义的孕生

7、和追求。因而,在现有秩序的意识形态视野中,乌托邦思想被视为有损其秩序根基的误导性空想,但事实上乌托邦却是一种避免现有秩序的永久合理化、挑战现有秩序的绝对合理性社会批判力量。乌托邦积极的功能是探索可能的东西,批判现存的东西,促进人类的自我更新和完善。乌托邦不同于理想,理想并不一定就是不可实现的,而乌托邦的不可实现性却是它恒久不变的特性。乌托邦永远只能在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中出现,而不可能在现实的世界中找到或建立一个同乌托邦理念毫无二致的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