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台台背回填总结

桥台台背回填总结

ID:13395316

大小: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2

桥台台背回填总结_第1页
桥台台背回填总结_第2页
桥台台背回填总结_第3页
桥台台背回填总结_第4页
资源描述:

《桥台台背回填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K164+380盖板明涵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概述2012年6月18日至2012年6月25日选取K164+380涵洞进行了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施工严格按照克塔总监办【2012】20号文要求组织台背回填施工。经过现场监理的监督和指导,在我项目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12年6月25日完成了首件台背回填的施工工作。严格控制各层的压实度,并2012.7.2日进行了弯沉检测,共检8点,平均弯沉值为142。满足台背回填的质量要求。并对该台背回填总结如下。二、施工准备1、人员准备本首件涵洞台背回填工程参与的技术人员如下:姓名专项职务施工现场职责陈中略总工主要负责现场施工方案的设

2、计与交底,现场施工组织钟康保质检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验收与报验黎瑞波试验室主任负责填料与现场压实度、弯沉检测朱熙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李明超测量主管负责施工中的测量放样与填料高程的检验周超现场技术员负责现场施工资源调配与施工过程的控制丁振成工长负责现场机械与人工的调配2、施工机械准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名称型号单位数量装载机ZL50C台1挖掘机卡特320台1振动压路机ZY18台1自卸车18t台3小型冲击夯台2发电机50kw台1洒水车台243、施工技术准备填料采用天然砂砾料填筑,填料取自额敏河料场,经试验检测,天然含水量为5.5%,最佳含水量为5.6%,最大干

3、密度为2.31g/cm3,易溶盐检测为非盐渍土。4、管理、准备台背回填管理卡,注明桩号、时间、层数及施工责任人及监理责任人。、建立台背回填管理台帐,填写各压实层厚度、宽度、材料、压实度及各方签认的信息。在墙背分左中右安排好15cm/层标注各层压实后位置。三、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1、测量放样,台背回填区域为:基坑宽度不小于2.0m,在基坑以上宽度为2+2h(h为基坑底到某层填土的高度,即按1:2放坡)。测量人员按以上回填区域要求进行放样,确定开挖的范围。2、基坑开挖,按开挖后基坑宽度不小于2.0m进行开挖。开挖后对基坑底进行清理、整平、并用小型冲击夯夯实。3、台阶的开挖,台

4、阶按照高20cm,宽40cm设置。4、分层填筑,台阶开挖好后,并对坑底处理合格后,采用分层填筑法进行台背回填,每层填土厚度为松铺20cm,压实后不大于15cm。填筑范围较窄处,采用小型冲击夯夯。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时,要保证压路机离墙身距离不小于50cm,此50cm采用夯实机夯实。4填筑时,涵洞二侧对称填筑,二侧台后填土高差不大于50cm。5、含水量的检测,每层砂砾填筑后,及时检测填料的含水量,当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2%时开始碾压,否则补水或翻晒后再进行含水量测试。6、辗压时,采用振动压路机先静压一遍,然后再弱振一遍,再进行强振,压至压实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止,最后静压

5、收光。辗压时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由两侧至中间、轮迹重叠1/3、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辗压时应确保均匀,无漏压、无死角、无明显轮迹,压路机盲区采用小型冲击夯夯实。7、填层质量检验,碾压三遍后,进行压实度的检测,按每50m2检测1个点,每层不小于4点的频率进行压实度的检测,压实度不足时继续复压,真至压实度都不小于97%为止。并检测结果填入建立台背回填管理台帐。根据现场检测结果,辗压三遍压实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辗压四遍后,检测点的压实度能够满足下路堤的设计要求。从现场查看,砾石土表层3~5㎝土体由于失水太快而松散,下层土较密实。采取补水后再适当晾晒的方法。辗压第五遍后经检

6、测压实度基本满足设计要求。碾压第六遍,经试验工程师现场做试验,压实度检测结果均大于97%,满足相关设计及文件要求。四、首件结语1.4台背回填砾石填料最佳经济压实遍数为光轮静压一遍后压路机振压四遍之后光轮静压一遍收面,压路机盲区在小型冲击夯夯实六至八遍后方能到达设计要求。2.施工组织合理,方案可行。但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技术人员与施工队配合不默契,导致现场台背回填时间过长。.装载机司机在狭小范围内的操作不熟练,摊铺不均,砂砾料的摊铺时间长。横坡及平整度控制的不够好。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加以改正、解决: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充分提高技术人员与施工队

7、的协作能力,加强现场管理人员信息掌控能力,为下次施工提供最好的方案。通过本次涵背回填首件施工,我标段充分认识到首件的必要性,为后续的台背回填提供了可行的施工方法及规范的施工流程,为大面积的展开回填施工提供了质量保证。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