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资料.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资料.

ID:13416260

大小:2.33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18-07-22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资料._第1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资料._第2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资料._第3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资料._第4页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2014级高考一轮总复习《经济生活》资料前言:一、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含义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斗争,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文化:广义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含义相近;狭义文化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外延:文化属于精神范畴,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

2、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类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反思的一门学问。二、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不同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是自

3、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四、《经济生活》的教材结构货币1、交换和消费:价格消费生产与经济制度2、生产与经营企业与劳动者投资与融资个人收入的分配3、收入与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4、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08-5、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所体现的哲理(1)联系普遍性原理(2)矛盾普遍性原理(3)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五、复习《经济生活》的基本方法1、记忆、理解、应用基本概念和理论2、善于思考,必须

4、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扩展、迁移3、把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理论层面的解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单元共三课,第一课讲货币,第二课讲价格,第三课讲消费。科内关联1.与经济生活的联系⑴市场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给生产者信息,通过市场的竞争实现的,这正是价值规律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种表现形式发挥作用。⑵用商品基本属性的原理,分析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的重要性。⑶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市场的竞争性;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⑷用等价交换的知识分析:市场交易原则;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等互利的原则。⑸在复习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时可渗透银行的产生、职

5、能、业务,公民的储蓄和外汇知识以及国家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等。(6)重视产品质量与商品的基本属性、企业的形象和信誉、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市场经济的缺陷、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权益等知识相关。2.与生活与哲学的联系⑴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都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⑵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交换和货币的本质、经济和经济现象都渗透着现象与本质的关系。⑶经济活动中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和价值规律,渗透着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⑷对待货币应“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6、用之有益”,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5)用两分法看待家庭生活消费的内容是否全面。(6)家庭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人口数量的关系渗透了联系的观3.与政治生活的联系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纸币,体现了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108-物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从形态上看,可分为无形商品和有形商品(如技术、服务等是无形商品)。商品产生的原因:一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本原因);二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

7、交换出现的先后顺序:从商品产生的历史过程看: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商品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商品生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看,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2.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比较商品其它劳动产品区别(1)用于交换(2)有价值(3)是历史范畴(1)不用于交换(2)没有价值(3)是永恒范畴联系(1)都是劳动产品(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