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复习提纲

材料力学复习提纲

ID:13416555

大小:1.43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2

材料力学复习提纲_第1页
材料力学复习提纲_第2页
材料力学复习提纲_第3页
材料力学复习提纲_第4页
材料力学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材料力学复习提纲(二)弯曲变形的基本理论:一、弯曲内力1、基本概念:平面弯曲、纯弯曲、横力弯曲、中性层、中性轴、惯性矩、极惯性矩、主轴、主矩、形心主轴、形心主矩、抗弯截面模2、弯曲内力: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剪力图、弯矩图。符号规定3、剪力方程、弯矩方程1、首先求出支反力,并按实际方向标注结构图中。2、根据受力情况分成若干段。3、在段内任取一截面,设该截面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x,则截面一侧所有竖向外力的代数和即为该截面的剪力方程,截面左侧向上的外力为正,向下的外力为负,右侧反之。4、在段内任取一截面,设该截面到坐

2、标原点的距离为x,则截面一侧所有竖向外力对该截面形心之矩的代数和即为该截面的弯矩方程,截面左侧顺时针的力偶为正,逆时针的力偶为负,右侧反之。对所有各段均应写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4、作剪力图和弯矩图1、根据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作图。剪力正值在坐标轴的上侧,弯矩正值在坐标轴的下侧,要逐段画出。2、利用微积分关系画图。二、弯曲应力1、正应力及其分布规律??152、剪应力及其分布规律一般公式3、强度有条件正应力强度条件剪应力强度条件4、提高强度和刚度的措施1、改变载荷作用方式,降低追大弯矩。2、选择合理截面,尽量提高的

3、比值。3、减少中性轴附近的材料。4、采用变截面梁或等强度两。三、弯曲变形1、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掌握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的确定法2、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掌握六种常用挠度和转角的数据3、梁的刚度条件;15压杆的稳定问题的基本理论。1、基本概念:稳定、理想压杆和实际压杆、临界力、欧拉公式、柔度、柔度界限值、临界应力、杆长系数(1、2、0.5、0.7)、惯性半径。2、临界应力总图3、稳定校核压杆稳定校核的方法有两种:1、安全系数法在工程中,根据压杆的工作情况规定了不同的安全系数,如在金属结构中。其他可在有关设计手册中查

4、到。设压杆临界力为,工作压力为,则:,式中为工作安全系数,则稳定条件为:2、折减系数法这种方法是将工程中的压杆稳定问题,转换成轴向压缩问题,用折减系数将材料的许用压应力打一个较大的折扣。是柔度15的函数,根据大量的实验和工程实践已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制成了表格、图像和公式,只要算出压杆的柔度,就可在有关的资料中查到相应的值,不分细长杆,中长杆和短粗杆。其稳定表达式为:复习题一、是非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平面图形对过形心轴的静矩等于零,惯性矩也等于零。(×)。2、梁横截面上各点剪应力

5、的大小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反比。(×)3、矩形截面梁上、下边缘的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零。(√)4、剪应力互等定理一定要在弹性范围内使用。(×)5、所有压杆的临界力都可以用欧拉公式计算。(×)6、梁横截面上各点正应力大小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7、细长压杆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强度条件。(×)8、形状不同但截面面积相等的梁,在相同的弯矩下最大正应力相同。(×)9、欧拉公式只适用于大柔度压杆的稳定性计算。(√)10、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只与压杆的材料、长度、截面尺寸和形状有关。(×)11、梁横截面中性轴上的

6、正应力等于零,剪应力最大。(×)12、矩形截面梁上、下边缘的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零。(√)13、横截面只有弯矩而无剪力的弯曲称为纯弯曲。(√)14、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悬臂梁,其最大挠度与杆长三次方成正比。(√)15、无论是压杆、还是拉杆都需考虑稳定性问题。(×)16、若某段梁的弯矩等于零,该段梁变形后仍为直线。(√)17、均布荷载下梁的弯矩图为抛物线,抛物线顶点所对截面的剪力等于零。(√)18、中性轴将梁的横截面分为受拉、受压两个部分。(√)19、压杆的柔度与材料的性质无关。(√)20、某段梁上无外力作用,该段

7、梁的剪力为常数。(√)21、梁的中性轴处应力等于零。(×)22、材料不同、但其它条件相同两压杆的柔度相同。(√)24、平面图形对其对称轴的静矩为零。(√)25、截面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的梁,其承载能力相同。(×)26、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截面的上下边缘。(×)27、压杆的柔度不仅与压杆的长度、支座情况和截面形状有关而且还与压杆的横截面积有关。(√)28、在匀质材料的变截面梁中,最大正应力不一定出现在弯矩值绝对值最大的截上(√)15二、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你所选项前字母填入

8、题后的括号内。)1、矩形截面里梁在横力弯曲时,在横截面的中性轴处(B)A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零。;B正应力为零,剪应力最大;C正应力和剪应力均最大;D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为零2、圆形截面抗扭截面模量WP与抗弯截面模量Wz间的关系为(B)AWP=WZ;BWP=2WZ;C2WP=WZ。3、图示梁1、2截面剪力与弯矩的关系为(A)AQ1=Q2,M1=M2;BQ1≠Q2,M1≠M2;CQ1=Q2,M1≠M2;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