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2进风材料巷探放水设计书

15202进风材料巷探放水设计书

ID:1342447

大小:135.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7-11-10

15202进风材料巷探放水设计书_第1页
15202进风材料巷探放水设计书_第2页
15202进风材料巷探放水设计书_第3页
15202进风材料巷探放水设计书_第4页
15202进风材料巷探放水设计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15202进风材料巷探放水设计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5202进风材料巷探放水设计书第一章概述一、探放水工程1、巷道名称15202进风材料巷2、巷道位置与相邻巷道的关系15202进风材料巷在集中轨道大巷开口,开口坐标(X:81319.007,Y:102876.609,Z:540.325)。按照270°方位平掘进35m转向按照315°方位平掘进至设计位置后停掘。井下东部为二采区开拓大巷,西部为未开采煤层,北部为15202工作面,南部为未开采煤层。3、巷道用途15202进风材料巷是为满足15202进风顺槽通风、行人及运输的需要。4、巷道设计长度、坡度、方位角152

2、02进风材料巷全长约55m,均为岩巷。按照270°方位平掘进35m转向按照315°方位平掘进至设计位置后停掘。5、巷道断面15202进风材料巷为拱型断面。巷道净宽4.194m,净高3.8m,直墙高度1.4m,拱高2.4m,净周长9.678m,净断面积13.78m2,巷道永久支护采用29U型钢可缩性支架、喷射砼支护。二、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2115202进风材料巷位于井田西翼,是15202进风顺槽的进风及运输巷道,井上位于南阳胜村南部山地,地面标高为980-1082m,工作面标高540-536m,其地

3、表被轻压粘土及黄褐色中砂岩所覆盖,平均盖山厚度493m。井下东部为二采区开拓大巷,西部为未开采煤层,北部为15202工作面,南部为未开采煤层。三、地质构造情况井田地质构造总体为轴向N20°~60°E的背向斜褶曲构造,以往地质工作和矿井生产建设共发现5条断层,落差均小于10m,井田内没有发现大、中型断层,井田地层产状变化不大,有少量宽缓褶皱,区内未发现岩浆岩的侵入。井田内褶曲和陷落柱发育,地层倾角5~10°,断层少且落差小,总体分析,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构造。井田总的地势为南高北低。本工作面地质构造比较简单,

4、为单斜构造。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1、巷道区域主要水源井田煤层处于浅一中深埋区,煤系及其以上邻近基岩含水层,接受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在井田北部有阳胜河自西向东流过;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分布范围有限。从目前开采情况看,地表水及地下水未对矿床开采形成大的影响。15号煤层为顶板充水的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目前该矿矿井水主要为顶板灰岩、砂岩含水层渗淋水,均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未对矿井生产造成大的影响。2、含水层根据地层时代、岩性和含水性质分为五种类型,自下而上为:奥陶系中统石

5、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石炭上统太原组石灰岩溶隙及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和第四系砂砾石层孔隙含水层。3、涌水形式及涌水量15号煤层为顶板充水的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矿井21正常涌水量为105m3/d,在雨季最大涌水量为135m3/d。4、地质构造、断层、裂隙等导水性以往揭露的断层、陷落柱不富水或富水性较弱,但由于断层破碎带、陷落柱内的岩性比较复杂,且胶结程度较差,附近岩层裂隙较发育,往往能导致与其它含水层水沟通,一旦导通,则

6、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大。加之阻水、不导水构造在采矿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转化为透水、导水构造。所以对陷落柱和断层的导水性和富水性绝不可低估,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这些构造的富水情况。采掘接近断层、陷落柱时,必须加强探放水工作,制定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5、隔水层特性(1)本溪组至太原组底部隔水层:由泥岩、铝质泥岩、砂质泥岩等组成,裂隙不发育,为奥陶系中统岩溶裂隙含水层与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间的良好隔水层。(2)石炭、二叠系含水层层间隔水层由泥岩、砂质泥岩、粘土质泥岩及煤层等组成。分布于各层石灰岩

7、和各层砂岩含水层之间,与各层石灰岩和砂岩含水层构成平行复合结构,起到层间相对隔水的作用。6、煤层顶、底板岩性,赋存特征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K2(四节石灰岩)灰岩之下,距K2灰岩一般13.5m左右。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煤层厚度4.32~8.64m,平均6.29m。最大厚度为井田东南部的M5号孔,厚达8.64m。最小厚度为井田中部934号孔,厚度仅为4.32m。,含夹矸0~6层,煤层结构为简单~复杂。顶板多为砂质泥岩、泥岩,局部为粉、细砂岩;底板多为炭质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泥岩和铝质泥岩。五、编制依据

8、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结合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和我公司实际情况,采取“探、防、截、堵、排”21的措施,现制定探放水设计说明书,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第二章探放水工程设计一、物探设计方案1、探测位置及目的:探测位置选在开拓、掘进工作面迎头,根据设计,利用全空间瞬变电磁探测技术超前预报工作面煤(岩)层顶、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