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书

1比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书

ID:1342486

大小:12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1-10

1比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书_第1页
1比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书_第2页
1比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书_第3页
1比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书_第4页
1比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1比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比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书1.1项目概况1.1.1项目来源(略)1.1.2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略)1.2目标任务通过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扫面,圈定并评价地球化学异常。通过综合分析,优选地球化学异常和找矿靶区,为进一步工作指出找矿方向和提供本区基础地球化学资料。1.3工作区概况(略)********矿区拐点坐标表表1拐点号地理坐标东经北纬1234152、以程度工作区选择依据及地质概况2.1区域地质、物化探工作(略)2.2矿区化探工作程度1991~1993年,***************在*************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矿区内

2、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2.3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以往化探工作,虽然在在矿区内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并在异常区内发现了5条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但限于投入少,工作程度低,因此对预查区的化探异常尚不能进行准确定位。急提高化探工作程度,准确圈定化探异常范围,为寻找金多金属矿床提供更准确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3、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3.1工作区地质概况(略)3.1.1矿区地质特征(略)3.1.2地层及岩性(略)153.1.3构造(略)3.1.4岩浆岩(略)3.1.5围岩蚀变(略)3.1.6矿体地质特征(略)3.2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土壤主要为黄壤、黄粘土。土壤发育,A、B、C层位清晰、明显

3、,一般厚0.5~2.0米,B层较发育。综上所述,区内物理、化学风化较强烈,淋滤作用不明显,土壤层发育,适宜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4异常的评价和查证4.1工作部署原则根据本次土壤测量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从工作区实际出发,参照2003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和技术方法的要求,在前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成矿理论,采用有效找矿手段在本区开展土壤测量工作。本次土壤测量工作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主要以矿区已发现的5条(Ⅳ、Ⅷ、Ⅸ、Ⅹ、Ⅺ)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为重点目标,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遵循“15由浅入深、由稀到密、以点带面、重点突

4、破、经济合理、迅速快捷”的原则,通过1∶10000土壤测量,快速圈出化探异常范围,评价区内找矿远景。本次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采用100m×40m的规则网布点采样。4.2网度布设本区测量工作原则参照执行《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在勘查区内采取布设D级GPS控制网,平面采用80西安坐标系,用中海达单频静态GPS进行测量,高程采用为85国家高程系。平面和高程数据由已知控制点做约束平差,二维平差和高程拟合,并用HD2003软件进行处理检验。土壤测量采样点的定点用经过校正的手持GPS定点,测点误差≤20m。测点设有红布条作为标记,其编号用测网标注。5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5.11/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本次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选择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比例尺为1:10000,网度设计为:100m×40m。主要用于覆盖-半覆盖区,不仅可以确定矿床的具体位置,追索并圈定隐伏矿体的分布范围,指导探矿工程的布置。并且可以预测隐伏矿体的矿石类型和矿化的大致规模。1、野外定点参照ZB/T0153—95《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有关技术要求确定采样点。用标注测线号—点号的红布条进行留标,留标率大于90%。152、采样样品应在点位的3~10m2的范围内采集3~5处的B层细粒级物质组合成样。样品应尽量采自同一介质、同一层位物质。若遇有废石堆、崩积物、河床堆积、水田、沼泽等不能取样时可适当

6、移点,最大移动距离为点距的1/2,线距的1/3,并备注移动后的采样点坐标,若移点仍无法采集岩石样品时可弃点,但应注明原因。野外样品重量500克(保证过筛后样品重量不小于120g),重分析样样品重量加倍。样品中不含腐殖质和碎石。3、野外记录野外记录应按规定的卡片进行认真细致填写,填写内容包括矿区名称、测线号、点号、样品号、取样层位、采样位置、取样深度、土壤颜色、土壤层性质、地质特征、矿化特征、留标、弃点原因等。记录用中硬强度铅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准重抄和涂改。5.2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要求5.2.1技术试验采样工作开展前应开展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粒度技术试验工作。因工作区面积较小

7、,本次工作不开展此项试验工作。根据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及我队在附近区域土壤测量的工作经验及其它相关资料综合确定本次土壤采样层位为B层,深度20-40厘米左右,粗加工过筛粒度-40目。5.2.2采样点布设原则根据任务书要求和矿区构造线总体方向,按照100m×1540m测网密度布设采样点,测线方位45°。按“测线号-点号”统一编号,并按采样点总数的5%均匀安插重分析样,最后制成采样点布置图。全区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