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套教案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套教案

ID:13425570

大小:120.30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8-07-22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套教案_第1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套教案_第2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套教案_第3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套教案_第4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套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套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套说课稿目录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1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第3课宋明理学9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1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1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4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6第7课启蒙运动的兴起22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25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28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33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37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37第12课

2、破解生命起源之谜39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40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41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2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6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50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50第17课毛泽东思想51第18课邓小平理论54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56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56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8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59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62第22课文学的繁荣62第23课美术的辉煌67人教版高中历史必

3、修3全套教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情

4、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5、,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提问:默

6、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6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套教案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学生:春秋战国时期。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围绕“百家争鸣”,教

7、师提出以下问题以便学生讨论分析:1、理解概念?学生先回答后,教师通过投影解释(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社会原因?教师:“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

8、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提示: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介绍学生:讨论。借助于教材教师:投影归纳以下几点: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第一,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