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

ID:13428296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_第1页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_第2页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_第3页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_第4页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1958年资料1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甘肃武山医院裴慎  前言  龙骨和牡蛎,是两种中医常用的药物。龙骨含有碳酸钙和磷酸钙,碳酸钙遇胃酸就变成可溶性的钙盐,钙离子能促进血液凝固,并可减少血管壁的渗透性,又能抑制骨骼肌的兴奋;磷酸钙能促进全身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于脑神经有显明镇静作用。牡蛎的成分,除和龙骨同样含有碳酸钙和磷酸钙外,并含有水

2、分、动物质、盐类、肝脏淀粉、蛋白质、脂肪、灰分、维生素A、B、C、D、G等,故又有造骨、促进肺结核钙化等作用。这两种药物,就其成分,药理,实用上说,虽有它相同之处,但从中医的传统的用法上分析起来,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近年来由于各地大量挖掘龙骨,使古脊椎动物化石遭到了破坏,有人倡议以牡蛎代替龙骨说,谨据有关文献记述和个人在实践中的体会,作如下探讨。  效用记述集要  (一)龙骨的效用  1.镇静作用 神农本经:精物老魅,小儿惊。名医别录:夜卧自惊,养精神,定魂魄。甄权药性本草:逐邪气,安精神、止夜梦鬼交。日华

3、诸家本草:镇惊。本草纲目:镇惊。本草备要:安魂镇惊、辟邪,治多梦纷纭。  2.止血作用 神农本经:泄痢脓血,女子漏下。名医别录:溺血。甄权药性本草: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日华诸家本草:止肠风下血,鼻洪吐血,胎漏。本草备要:吐崩带。  3.收歛作用 种农本经:泄痢。名医别录:止汗,缩小便。甄权药性本草:止冷痢,带下。日华诸家本草:止泻痢,涩肠胃。本草纲目:“涩可去脱,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歛浮越之正气”。本草备要:固精、止汗、定喘、歛疮。  4.健胃作用 名医别录,安五脏日华诸家本草:健脾涩肠胃。  5.软化坚

4、结作用 神农本经:症瘕坚结。  6.化气作用 名医别录:心腹烦满,恚怒气伏在心下。  7.镇喘作用 神农本经:欬逆。本草求真;定喘。  8.止动气作用 吉益东洞药征:主治脐下动。  (二)牡蛎的效用  1.镇静作用 神农本经:杀邪鬼。李海药本草:小儿惊。  2.止血作用 神农本经:女子带赤白。孟诜食疗本草:女子崩中。  3.收歛作用 名医别录:疗泄精,濇大小肠、止大小便,止汗。本草纲目:痢下赤白濁。本草备要:濇肠,歛汗。  4.健胃作用 本草纲目:止心脾气痛(胃酸过多之胃痛)。  5.软化坚结作用 名医别

5、录:烦满心痛,气结。汤液本草:去胁下坚积,本草纲目:化痰软坚,消虐瘕积块。  6.化气作用 神农本经:怒气。名医别录:气结。  7.止动气作用 吉益东洞药征:主治胸腹之动。  8.解热作用 神农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名医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来去不定。李海药本草:去烦热。孟诜食疗本草:除风热。本草纲目:清热除湿。本草备要:微寒以清热,虚劳烦热。  9.镇痛作用 名医别录:烦满心痛。孟诜食疗本草:止痛。本草纲目:止心脾气痛。  10.治疗结核作用 神经本经:鼠瘘。李海药本草:男子虚劳。本草纲目:

6、瘿疾结核。本草备要:治虚劳烦热。  11.造骨作用 神农本经:久服强骨节。  由上面表列对照,在镇静、止血、收歛、健胃四种作用中,龙骨比牡蛎的文献记述多。在软坚、化气两种作用中,牡蛎比龙骨的文献记述多,两者虽同有止痛气的作用,但牡蛎在胸腹部位,龙骨在脐下部位;此外,牡蛎所有的解热、镇痛、造骨、治结核四种作用,龙骨是没有记述根据的。  文献内的记述,就意味着前人在这一作用上是有实践经历的,因实践经历的多寡,是可以作为药效强弱的对照和参考的。  处方与用法  为了明确龙骨牡蛎的方剂和用法,兹仅以仲景著述作依据

7、,分论如下:  在伤寒金匮两书中,用龙骨者有7方,用牡蛎者有12方,龙骨牡蛎同用者有5方,用龙骨不用牡蛎者有2方,用牡蛎不用龙骨有7方。  (一)独用方剂  1.蜀漆散(金匮)蜀漆、云母、龙骨。治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方中龙骨是为了收歛浮阳,止脐下动气。故邹树云:“夫疟之发、必痰固于中、使蜀漆以吐去痰涎;云母龙骨,使阳返于土,邪达于外,当留者留,当去者去”。陆渊雷云:“此方用以截疟,但脐下有动气者甚效”。  2.天雄散(金匮)天雄、白术、桂枝、龙骨。类聚方广义云:“老人腰冷小便频数,或遗尿小

8、腹有动者”。  方中龙骨,是为了收纳药气入脾,使之化气生精,也主脐下有动气。邹树云:“天雄于至阴中壮阳,白术于淖湿中助气,苟徒倚以入肾,适足以耗阴,用龙骨歛二物之气入脾,使脾充而气旺,气旺而精生矣。”  按上二方之用龙骨,主要目的在收歛,止脐下动气,故用龙骨而不用牡蛎。  3.牡蛎汤(金匮)牡蛎、麻黄、甘草、蜀漆。方极云:“治麻黄汤症、而胸中有动者”。  方中牡蛎是为了止胸中动气。又赵氏云:“牡蛎软坚消结,除滞血,今更佐蜀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