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轴对称(范例一)

11.6 轴对称(范例一)

ID:13436769

大小:10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2

11.6 轴对称(范例一)_第1页
11.6 轴对称(范例一)_第2页
11.6 轴对称(范例一)_第3页
11.6 轴对称(范例一)_第4页
资源描述:

《11.6 轴对称(范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轴对称闵行区颛桥中学马超教学设计说明: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学习本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图形的美及其应用价值。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对称的角度重新认识一些特殊图形,建立起轴对称的几何概念,为今后研究其他具有对称性质的图形及几何变换奠定基础。本节课是学习轴对称的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基础上学习本课。1、复习环节设计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既巩固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又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2、新课引入环节教师创设让学生自行设计呈轴对称的花边图案这

2、一问题情境。学生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产生疑惑,即“如何画轴对称图形?”。3、学习新知环节教师启发学生,如果学会画一个点关于某直线对称的点,就能画出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了。从而使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如何画一个点关于某直线对称的点?”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找出画图的办法,可以先研究呈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设计学生动手操作并用计算机辅助呈现图形翻折的动画过程,请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性质。为画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4、画轴对称图形环节,设计两个例题,从画一个点的对称点到画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要求层次递

3、进,同时也归纳出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5、学生设计环节。教师和学生互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作品完成和美化学生可回家完成,课后将举办一次作品展示。整堂课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创造美、感受美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数学是美的,也是有意义的。教学目标:1、理解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称点的两条性质。42、掌握关于直线对称图形的画法。3、应用画对称图形的方法,学生尝试设计图案。教学重点:掌握关于直线对称图形的画法教学难点: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问这枚印章是谁的?2

4、、下图是一辆汽车的牌照在水中的倒影请选择正确的牌照号码()(A)沪AT02964(B)沪AT05694(C)沪AT02694(D)沪AT026943、如图是在白天某一时刻从平面镜所看出的台钟钟面上指针的情况,请问它的实际时刻?二、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生活中,轴对称随处可见,设计师也应用它设计出很多美丽的图案。(展示)老师也设计了一个图案。(展示)议一议:老师画的图案有什么特点?2、请学生尝试设计轴对称的图案发现问题怎样画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画一个点关于某直线对称的点理论依据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的对称点的性质

5、。43、实验、观察、归纳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的对称点的性质实验:请通过翻折,确定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的位置并检验(1)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2)连结对称点的线段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观察:两点关于连结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对称的动态演示。归纳: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的对称点的性质。三、画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形例1:已知:点A和直线l画: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例2: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有点A(2,2)和点B(4,-3),(1)画出点A、B关于y轴的对称点A’、B’,并写出A’、B’的坐标。(2)连结AB和A’B’,它们关于y

6、轴对称吗?为什么?(3)在X轴取点C,使它到Y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说出这样的点的坐标。(满足条件的点有两个,分别设为C、C’)(4)画出ΔABC和ΔA’B’C’,他们是否关于y轴对称。(5)画出ΔABC关于x轴对称的ΔA1B1C1。四、学生尝试设计图案老师设计图案的画法演示。请学生设计。五、小结六、作业:1.练习册P5212.1(2)2.完成你的设计图案,参加展示。3.选做题:4教学反思闵行区颛桥中学马超本节课充分利用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现象和轴对称的美丽图案作为问题研究的背景,学生学习中能保持强烈的兴趣,始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

7、实践。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互动学习,教师“下水”设计图案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品头论足,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效果更好。整节课探究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内化到建构过程,在图案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探索了轴对称的性质,学会了画轴对称的方法,感受了创作的辛苦与快乐。由于一堂课时间有限,学生讨论、体验的过程有些仓促,教师教学上还是比较急促,这是今后要调整的。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