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教育批评

中国设计教育批评

ID:13451131

大小: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2

中国设计教育批评_第1页
中国设计教育批评_第2页
中国设计教育批评_第3页
中国设计教育批评_第4页
中国设计教育批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设计教育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设计教育的症结   2007年12月份在上海举办中国设计教育研讨会,组委会给我发来了邀请函,请我参加,清华大大学美术学院的理论专家杭间老师也亲自跟我说,希望我的论文能包含这样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谈谈自己对国内设计教育的看法,二是讲讲自己从事设计理论研究的方法,内容和题目自然是要围绕中国设计教育的了。我答应他们一定写,但真到动笔的时候,倒觉得很是棘手。写什么?怎么写?这都是问题。   写成一般应付学术讨论会的文章,只谈学术,不涉及或尽量少涉及其他,在我而言,是很容易的。但这种不切时弊,不及要害的“纯学术”论文,在目前这种浮躁的大气氛下,对目前

2、国内设计教育学术平庸化的大环境,是没有多少作用的。   所以,我想讲实话,把自己这些年真正想到的、感觉到的问题写出来,希望对促进中国现在陷入困难的设计教育真正起点作用。我知道讲实话不好听,准会得罪人,但是却也知道,若果大家都不讲实话,问题永无解决的一日!何况现在设计教育面临的的问题,根本不是学术问题,是受累于十来年来不成功的教育“改革”的问题。整个教育体制出轨了,设计教育何能独善其身?就好比一辆火车出了轨,你要做的事是先要用吊车把它吊回轨道上,再研究它为什么会出轨,找出防止再出轨的措施来。而不是站在旁边指手画脚地从学术角度讨论这车的设计如何

3、,出轨时的冲击感多么巨大和壮观。   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应该是从1970年代末就开始了,到1980年代初期,出现了比较有声有色的局面。我自己是1982年开始投身设计史论工作的,应该说是刚刚赶上需要史论研究的好机会,在需要的时候做了需要的工作,算是国内比较早的把西方现代设计史理清楚的人之一。我当时的工作,仅仅是两方面:第一是大声疾呼设计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美术学院里的工艺美术教育体制应该朝符合经济发展的设计教育转化;第二是用比较通俗的方法(包括在全国各个院校讲学和出版史论著作两方面),给国内设计界讲清楚现代设计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我一直认

4、为,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达到“史论研究”的层面,仅仅是做了史论普及的工作。想想20多年前,根本没有那么多“学术”会议,但是因为大家都很珍重、很小心呵护设计教育这棵处于萌芽状态的幼苗,虽然大家都懂得不太多,但互相交流却密切。感觉是有那么几十个人,在全国做一件开创性的事业,热情很高,也很谨慎。因此那时候的设计教育从学术角度来说,比现在“学术”多了。我们开始招收研究生的时候,连设计学科的正式称谓都还没有,我和广州美术学院的高永坚老师招第一个设计史论方向的研究生,还是先用高先生的陶瓷专业名义招进来,然后再由我负责培养。出国前,我前后招过三批研究生,十

5、来个人。说实在的,那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广州美术学院学设计的本科生就二百人,研究生十几个人,但是出来一个顶用一个,废品不多。   因为还没有正名,因此我们还是叫“工艺美术系”,一栋三层的校舍,和附中共用。我在楼上有一间小教室改成的办公室,就是“工业设计研究室”了。那时候我们没有现在美术学校这么大的校园和庞大的校舍,但是我们能够把小小的校园用得淋漓尽致,所有可以用的空间我们都用尽了,虽然拥挤一点。想起那个创业的年代,我是有很多感叹的:   那时我们没有现在这么多研究“课题”,但是我们把所有重要的课题都在当时的条件水平下做得很彻底

6、,在广州美术学院,尹定邦老师带领一批青年教师就把色彩、平面构成课程体系建造起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辛华泉老师就把立体构成建构起来了,柳冠中老师就把工业产品设计的课程开出来了,我就把现代设计史论硬是做出来;   那时我们没有那么多机会留学,但是留学一个,回来顶用一个,都成了设计教育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德国留学的柳冠中,在日本留学的王明旨,挪威留学的蔡军,回来就组建了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张福昌、吴静芳从日本留学回来,就组建了无锡轻工业学院的设计专业;比较晚一点到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留学的何人可,回来就建立了湖南大学的工业设计系

7、。当时的广州美术学院,留学的人少,走得也不远,仅仅去香港而已。但是目标很明确——回来是要搞设计教育的。去了就学,学了就做,几年下来,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老师来参观我们学院时,都对我们的进步感到有点吃惊了;   当时我们没有这么多高学位的教师,哪里有什么“博导”啊,哪里有那么多“大师”啊!我们就是教师而已。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全国几个参与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建立的院校中,大家全心全意地努力做设计教育;   当时我们的学院都不大,人数不多,参加现代设计教育的人在全国几个院校中加起来也就几十个老师吧,但是大家诚诚恳恳,一心一意。论文不多,但是篇篇都

8、有观点,有内容,很少有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   当时我们不富裕,基本靠工资生活,偶然有点稿费,就开心得很。校外的设计收入很低,但是大家觉得是锻炼机会,并不在意收益多少,而在乎经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