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际基坑支护项目设计方案

创新国际基坑支护项目设计方案

ID:1345682

大小:327.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7-11-10

创新国际基坑支护项目设计方案_第1页
创新国际基坑支护项目设计方案_第2页
创新国际基坑支护项目设计方案_第3页
创新国际基坑支护项目设计方案_第4页
创新国际基坑支护项目设计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国际基坑支护项目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国际基坑支护项目设计方案1.工程概况缺少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1.1.工程信息工程名称:创新国际名称不全工程地点:创新大道和彩虹路交叉口东北角。1.2.建筑物概况本项目包括2幢22层办公综合楼及4层商业辅楼,整体设有两层地下车库。总建筑占地面积是否改为建筑总面积?为78080m2。1.3.基坑概况本工程位于创新大道和彩虹路交叉口东北角,标高体系同主体结构,采用绝对标高;拟建场地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孔口高程49.23~53.07m,根据勘察报告基坑范围内分布有5层,①杂填土厚度2.7~5.8米;②层粘土厚度11.0~15.0米;③层粉质粘土夹粘土厚度1.0~2.3米;④-1

2、层强风化泥质砂岩厚度3.6~5.8米;④-2层中风化泥质砂岩。1.4.工程地质条件1.4.1.地基土的分布、构成与特征根据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创新国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探揭露,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基土层如下语句不通,是否在如下加归结两字?:层⑴杂填土:层厚2.70~5.80m,层底标高为44.01~48.81m。褐、褐灰色,松散状态。湿~饱和,局部地段含植物根茎、有机物、碎石等。局部底部分布有流塑状淤泥质土。层⑵黏土:层厚11.0~15.0m,层底标高为32.50~34.93m58。褐灰、褐黄色,稍湿,含氧化铁,铁锰结核,夹少量粉土等

3、,硬塑状态,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层⑶粉质黏土夹粉土:层厚1.00~2.30m,层底标高为31.40~33.20m.灰黄色,湿~饱和,可塑~硬塑状态,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含氧化铁和云母,夹薄层粉土,推测为风化残积层。层⑷-1强风化泥质砂岩(K):层厚3.60~5.80m,层底标高为36.48~28.71m.棕红、紫红色,密实状态,风化成土状,含氧化铁、长石、钙质结核等,局部夹泥岩。岩石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⑷-2中风化泥质砂岩(K):棕红、紫红色,岩质致密坚硬,裂隙不堪发育,钻进较为困难,含氧化铁、长石、云母

4、等矿物成分,局部夹有厚度不等的泥岩。破碎,胶结较差,属极软岩,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判定V类。1.1.1.场地内的地下水①层杂填土中及②层粘土表部埋藏有少量上层滞水,随季节性影响较大,且与派河的水位密切相关。在③层粉质粘土夹粉土中埋藏有层间型地下水,④-1层、④-2层裂隙中含有少量的裂隙水,含水量一般,稍具承压性,勘察期间的稳定的地下水位埋深位1.4~5.7m,静止水位标高为45.81~49.43m。1.2.基坑围护设计方案概况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土质分布情况、周边环境条件等,经充分考虑安全性及经济性,拟采用围护桩+冠梁+土钉墙+预应力锚索+挂网喷砼的支护形式。具体方案详见

5、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院设计方案及图纸。1.3.基坑围护设计方案概况是否改为编制依据?1.本工程围护结构工程设计图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58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6、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本工程地下部分的特点、难点及针对性措施6.本工程特点、施工难点分析拟建的场地第四纪地貌属于江淮丘陵岗地微地貌单元,现场地形起伏较大,总体地质情况较好;但施工作场相对较小,施工工序较复杂,且工期要求紧。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应在动工前对施工顺序作好总体布置,合理安排各项工序交叉作业,在保证施工质量、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1.1.对施工难点、要点

7、的针对性措施1.1.1.针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措施拟在施工中采取的的保护措施:1、信息化施工要求:对管线进行原始数据测定,增设管线沉降监测点。同时加强施工期间的监测,及时监控相关管线的变形。2、在施工全过程,严格按照设计工况并加强工序、工艺、施工参数的有效控制,保证连续两天的沉降量不超过设计要求,整个工程施工期间的总沉降量不超过设计要求。一旦连续两天的沉降量超过设计要求,则监测人员将对其进行报警,并立即上报工地项目经理、总工,同时通知业主及监理,本公司项目经理在收到报警的同时将立即命令施工停止,并安排专项事故处理小组迅速作出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