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ID:13468087

大小:168.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22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学奕》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知识链接:  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只要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就能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理解蕴含的道理,感受到古文之美。  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

2、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三、学习过程  (一)利用工具书,自学完成字词解读目标,  1、给下列字标上拼音。  奕()诲()鸿鹄()()缴()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奕:诲:惟:援:将:  鸿鹄:俱:弗:为:  3、除了上述提到的,我觉得还有()、()这两个字词比较重要,我们小组认为它的意思是,。  (二)小组合作,释句读句。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为是其智弗若与?    (三)小组pk全文诵读情况。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你开动脑筋,回答问题。  1、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举例说明你的身边有无听讲三心二意的现象?四、展示:  2.《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

4、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链接:   《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据传,列御寇是周朝,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列子》原书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列子》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学派,书中散布了唯心主义,但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盘盂孰 汝  2、大家再次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句的

5、意思?  日中:决:及其:为:则:  探汤:乎:  二、合作探究  1、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2、理由呢?    3、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  4、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能实话实说,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5、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三、拓展:  1、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勇于探索,还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识是无止境的,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的问题,可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为

6、什么?     2、从两小儿的辩论可以看出什么?    3、“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四、展示2.《匆匆》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  3.我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精读,体会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应珍惜时间。  学习过程:  一、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读了课题,我脑中产生了这样的问题:    2.我能带着问题,带着对课题的质疑,静心读文。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二.再读学会本课生字词  头涔涔泪潸潸伶伶俐俐徘徊挪移蒸融游丝1、我能理解的词语有

7、:    2、我能运用的词语是:    三.精读品析课文  默读课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在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并批注你的体会。  1.细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在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    2.细读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说明,时光飞逝,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在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