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宁化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

浅析宁化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

ID:13469870

大小:3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2

浅析宁化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_第1页
浅析宁化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_第2页
浅析宁化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_第3页
浅析宁化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_第4页
浅析宁化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宁化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宁化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大学语文论文浅析宁化客家方言名词后缀“子”马若宏张思瑶摘要:客家方言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保留了大量古代中原语言的特点,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客家方言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土著或其他旁系方言的影响而有了自己的发展和创新。客家方言有着丰富的词缀,有些起小称作用,有些带有感情色彩,有些能表示性别。本文主要以后缀“子”为中心,从意义和结构两个方面研究宁化客家方言中常用的后缀。关键词:客家方言宁化后缀子客家方言作为七大方言之一,拥有占汉民族总人数3.6%的使用者。[1]客家方言继承了古代汉语的很多古语成分和信息,因而客家方言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有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价

2、值。正如广东梅县客家人黄遵宪所说:“传世三十,历年七百,面守其语言不少变。”客家方言这样的特点为古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语音语法资料。一、客家方言与客家人“客家”人是汉民族的重要一支,在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而大规模迁移客居异地,并长期定居下来。当代语言大师王力在《汉语音韵学》中这样解释“客家”:“‘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来的人。他们的语言、风俗、谱系,都足以证明。”我们所说的“外来人”,是针对客家人现居地而言的。易中天在其早先语言著作中曾写到:“所谓‘客家’,特指在公元四世纪初(西晋末年)、九世纪末(唐朝末年)和十三世纪初(南宋末年)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现居广东、福建

3、、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区的移民。”[2]这个说法从专业角度来看或许不够严密,但是有一点是在专业领域已达成共识的:客家先民是中原人士,自东晋开始,这些中原汉人陆续向南迁移。客家人自赣北下赣南、入闽西,后来又进入粤东和粤北,都是大量聚居的,而且能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这些地区变成了后来的“纯客区”[3]。于是在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方言——客家方言。由于南方地形多为山地,四面环山,交通不便,较闭塞,与中原地区的交流相对较少,少战乱,生活安定,这些迁移人口保留了那个时代中原汉族的大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尤其在语言方面。此外,南北方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使他们在语

4、言、衣着、饮食习惯等方面又融合了具有南方特色的因素。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笔者所要讨论的就是位于福建西部的客家重镇——宁化的客家方言。三明市宁化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闽江、赣江、汀江的源头,被称为“三江之源”,这里宛如世外桃源,尤为当时避难最安全的地方,所以这一批逃难的人民也就以迁居宁化为最多。[4]宁化石壁是现在公认的客家祖地。英国教士艮贝尔氏于1912年在其所著《客家源流与迁徙》一书中说:“岭东客家,十有八九称其祖先系来自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者。”又有诗为证:“问姓今存古卜杨,大多

5、族谱祖闽方。女鞋豆腐仍原样,宁化人来说故乡。”[5]这正说明了宁化在客家民系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发展,宁化客家方言在影响当地方言的同时,也受到土著或其他旁系方言的影响而逐渐有了自己的发展和创新。这就决定了宁化客家方言既不同于普通话,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客家方言。二、方言中的后缀词缀是一种构词语素,指的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6]固定在前的是前缀,常见的有“老”“阿”等;固定在后的是后缀,常见的有“子”“儿”“化”“性”等。在宁化客家方言中,常见的名词前缀有“老”“番”等;常见的后缀有“子”“头”“哩”“公”“佬”“婆”“牯”“嫲”等。本文主要对后缀

6、“子”的用法进行探讨。由于“子”的用途相对广泛,同上面列出的常用名词后缀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其他名词词缀的用法皆可从对“子”的用法的探析中引申出来。下面从意义上和结构上以“子”为中心,对宁化客家方言中的常用名词词缀进行探析。(一)从意义上看,“子”在客家方言中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表示器具、物件,可以用于对人的称呼,可以使词带上附加意义,甚至可以区别或改变词义。1.当“子”表示器具、物件或动物时,常常起小称的作用。主要用来表示东西或动物的体积小。例如:鸟子(表示小鸟)、猫子(表示小猫)、石子(表示小的石头)、扑路子(表示皮肤上鼓起的小疙瘩)、舀了子(舀水用的小勺子)、鼓鲁子(突出鼓起的小肿

7、块)、包捞子(表示鼓起的小包)、盖来子(小的瓶盖或茶壶盖)能表示物件、器具的后缀除了“子”之外,还有“头”“公”等。“头”在实际运用中与“子”一样,都没有实在意义。例如“肩头、墙头、地头(表示地板)、热头(太阳)”等;除此之外,“头”还可以表示事物底部,这个功能是“子”所不具备的。例如“树头(表示树的底部,即树根)、菜头(表示菜根)”。再来看“公”这个后缀。“公”作为方言中的词缀,也能用来表示事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