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配价与支配模式

词的配价与支配模式

ID:13478045

大小:8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2

词的配价与支配模式_第1页
词的配价与支配模式_第2页
词的配价与支配模式_第3页
词的配价与支配模式_第4页
词的配价与支配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词的配价与支配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8年第1期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8,№1总第19期RussianLanguageandLiteratureStudiesSerial№19汉语配价理论、语义词典及支配模式蒋本蓉(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提要:汉语配价理论无论在语法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配价词典或基于配价理论的语义词典是该成果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本文将探讨汉语配价理论的主要思想,研究的主要问题,基于配价理论的现代汉语语义词典SKCC(SemanticKnowledge-baseofContemporaryChinese

2、)的内容、特点、不足,并用莫斯科语义学派“意思Û文本”模式中的“支配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词:配价;题元;语义词典;支配模式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161汉语配价理论概述配价(valence)亦称“价”,源于拉丁语(valentia),意义为“力量”,指一个词(主要为动词)联系其他成分构句的能力。19世纪“价”这一术语用于逻辑学,后又成为化学术语——“原子价”。从19世纪40年代末起,术语“配价”被俄罗斯语言学家С.Д.Кацнельсон(1948)和法国语言学家L.Tesniere(1959)引入语

3、言学。根据搭配成分数量的多少通常将动词划分为0—3价,而4价,5价、6价的动词较为少见。汉语的配价研究最早可能是受法国、德国的配价理论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范晓(1991)、吴为章(1993)、陆俭明(1995)等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汉语的配价研究的主要是法国Tesniere的早期配价学说和英美学者的论元理论,如韩万衡(1997)。实际上,汉语的配价理论已超出了欧洲配价研究范围和目标,汉语的配价研究更接近于英美的“题元理论”。Tesniere把题元看作是句法范畴的一个个关系项,即题元是动词所支配的名词性词

4、组的句法空位。20世纪60年代末,Fillmore提出的“格语法”(CaseGrammar)对配价理论和研究产生重大影响,题元在英、美语言学中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发展成为Chomsky(1981)的“管辖与约束理论”及后来的“原则与参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题元准则”,又称“题元理论”(Theta-Theory,ThematicTheory)。学者们深入研究了题元的含义、题元的数量与分类、确定某个名词是不是题元的依据、必有题元和可有题元的区分、内部论元(internalargument)和外部论元(extern

5、alargument)、题元指派方向、根据题元意义关系的角度对动词进行分类、非役格动词、反身代词所指等问题。进入90年代,研究者们的观点发生了变化。除了Grimshaw(1990)外,Jackendoff(1990),Ravin(1990),Hale&Keyser(1991)都不再把题元角色当作初始概念,Jackendoff(1990)认为题元角色只是“某些重要结构的方便的记号而已”。(程工1995:33)Chomsky(1992)在“最简方案”中摈弃了深层结构,以往围绕它建立起来的题元理论的一系列概念,如,子语类

6、框架,题元角色,论元结构等在新的理论模式中都被压缩到词库中去。(顾阳1996:5)16汉语配价研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一是研究动词支配的名词的某种性质,如配价名词是句法成分还是语义成分;作为配价的名词可以分成多少语义角色等。二是研究支配一定数量和一定类型名词的动词的某种性质,如动词结构中哪类名词算动词的配价,哪类不算;如何根据配价名词的数量和类型给动词分类,动词类别对结构分析和语义解释有什么作用等。(徐烈炯等1998:1)汉语配价研究和西方题元理论关注大致相同的语言现象和句法语义问题,海外很多学

7、者用题元理论研究汉语,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其中汉语的题元重合现象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例如,“骂哭了他”,“打跑了贼”,“他”和“贼”分别是“骂”和“打”的“受事”,同时又是“哭”和“跑”的“施事”,这与Chomsky的“题元理论”是矛盾的,因为“题元理论”规定,每个论元只能充当一个题元角色,动词不能同时指派给论元两个角色。国内,顾阳(1996)分析了汉语非役格动词和使役动词的题元关系,如“火灭了”和“他灭了火”;“小李摔倒了”和“他摔倒了小李”等。国内学者更倾向于使用术语“配价”,除了研究动词和名词的配价性质,定

8、价的原则与方法,某些特殊动词的配价,如不及物动词的配价(陈昌来1998),对动词进行价分类(依据价“量”,即0—3价动词,和价“质”,即配价所表达的语义关系类型),还用配价研究汉语句式(沈家煊2000)。但是“汉语的配价研究基本上是汉语独立的发展,与欧洲的配价理论没有太多关系”。(徐烈炯等1998:18)汉语配价理论的奠基人是朱德熙。朱德熙(1978)首先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