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5课劝学(节选)粤教版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5课劝学(节选)粤教版

ID:13494342

大小:60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2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5课劝学(节选)粤教版_第1页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5课劝学(节选)粤教版_第2页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5课劝学(节选)粤教版_第3页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5课劝学(节选)粤教版_第4页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5课劝学(节选)粤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5课劝学(节选)粤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粤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15劝学(节选)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学苦读。那么如何学习呢?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劝学》中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正确的学习方法、态度,《劝学》成了一篇激励后世之人勤学刻度的醒世之作。谈勤奋大家肯定都听到过“勤能补拙”这个成语,意思是说,通过勤奋,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许多有着伟大成就的人,都和勤奋有着不解之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少年神童。他们小小年纪,就能歌善舞或对事物有着高超的见解。可是,他们沉浸在大人们的夸奖中,不努力

2、,不奋斗,最终成了一群碌碌无为的人,谁也看不出他们和别人的区别。而有些人,他们没有聪颖的天资,也没有过人的智商。可他们踏踏实实地向目标努力,向前程迈进。最终,他们成功了。天分,是起跑时的领先,而勤奋决定了跑步时的速度。勤奋,让踏实肯干的人跑到了终点,取得了成功的奖杯。所以,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微感言:                                                                        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

3、功。——杜荀鹤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18粤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一、作者视窗“后圣”荀子荀子,战国末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政论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如果有这么多后人永生也难以企及的“家”,仍然不能尊之为圣,那我只能慨叹“圣”之所以为“圣”,是因为这个职称名额非常有限。同抱不平的还有章太炎先生,他认为荀子为“圣”当之无愧,还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后圣”,以太炎

4、先生的才学名望尚不能激起波澜,也就遑论别人了。也难怪,其时封建社会已趋式微,新学蓬勃而起,谁还有闲暇为荀子正名?现代人孜孜以求成为什么“家”,说到底只是虚名,荀子在世时兴许认为不值一哂,弃之如敝屣。那还是用他的业绩来说话吧。荀子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主张礼法兼治,平政爱民,举贤纳士。他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的发展经济的《富国》说,成为他之后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治国理财的金科玉律。他的《成相篇》、《赋篇》首开我国说唱文学和赋两种文学之先河,建立起独有的博大精深的哲学、地理、政治、军事、教育、文学、语言的思想体系。近代史学家称荀子为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开一代师风

5、的旷世大儒,谭嗣同认为:“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不是孔孟之教,而是荀学。”【注】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曾任齐国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提出“性恶论”“天行有常”和“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论,影响深远。今存《荀子》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多方面,是古代论说

6、文成熟的标志。《荀子》为文的特点,在于“雄浑”。其学问渊博精深,所以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二、写作背景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18粤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了墨家、儒家、道家等不同的学说,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

7、。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靛青(  )  (2)蓼蓝(  )  (3) 以为轮(  )(4)槁暴(   )(5)跂而望(  )(6)舆马(  )(7)舟楫(  )(8)跬步(  )(9)骐骥(   )(10)锲而不舍(  ) (11)驽马(  )答案 (1)diàn (2)liǎo (3)róu (4)ɡǎopù (5)qì(6)yú (7)jí (8)kuǐ (9)qíjì (10)qiè (11)nú2.辨形

8、组词(1)    (2)(3)(4)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