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

ID:13495860

大小:179.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2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_第1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_第2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_第3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_第4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2012年6月修订)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II目录1.总则12.通用标准12.1学生12.2培养目标22.3毕业要求22.4持续改进32.5课程体系32.6师资队伍42.7支持条件43.专业补充标准5机械类专业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8化工与制药类专业11水利类专业14环境工程专业18安全工程专业21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24交通运输类专业26采矿工程专业29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23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2012年6月修订)1.总则1.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2.

2、本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申请认证的专业应当提供足够的材料证明该专业符合本标准要求。本标准在使用到以下术语时,它们的基本涵义是::(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培养目标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2)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3)评估:评估是指确定,收集和准备所需资料和数据的过程,以便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有效的评估需要恰当使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来检测

3、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估过程中可以包括适当的抽样方法。(4)评价:评价是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评价过程判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5)机制:机制是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义。2.通用标准2.1学生1.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332.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3.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

4、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进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通过记录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4.专业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2.2培养目标1.专业应该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2.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3.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该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2.3毕业要求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毕业生达到如下要求:1.具

5、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33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

6、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2.4持续改进1.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达成培养目标;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2.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

7、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3.专业应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2.5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必须包括:1.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2.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8、,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