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制度论文财政关系论文

转移支付制度论文财政关系论文

ID:13499297

大小:4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3

转移支付制度论文财政关系论文_第1页
转移支付制度论文财政关系论文_第2页
转移支付制度论文财政关系论文_第3页
转移支付制度论文财政关系论文_第4页
转移支付制度论文财政关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移支付制度论文财政关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转移支付制度论文财政关系论文: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要处理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降低各级政府间的财政不均衡程度,最终实现财政均等化。但是由于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与财政体制改革交织在一起的,比较复杂,它既要努力实现财政均等化目标,又要照顾在原体制下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维持它们的积极性,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这也就决定了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必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转移支付;问题;对策  1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  1.1转移支付制度的组成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主要由转移支付

2、,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三大部分组成。  (1)转移支付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年终结算财力补助等。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有特定的用途,地方必须把资金用在中央指定的项目上,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支出补助和社会保障补助。  (2)税收返还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为了维护地方的既得利益而实行的一种资金分配方法。包括“两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及出口退税基数返还。  (3)体制补助是固定数额的补助,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长或减少,主要分为定额补助(原体制补助)和企事业单位划转补助。定额补助是

3、包干体制下中央对地方的补助项目,企事业单位补助是由于企事业单位隶属关系改变而进行的改变。  1.2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数额已具相当规模  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数额是不断增加的。2004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的规模达到了6028亿元,相当于1994年的12倍。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2605亿元,专项转移支付3423亿元。中央对地方的补助比例逐步提高,1993-200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14.3%提高到29.3%,分地区,中央对中西部地区补助比例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从18.5%、12.1%提高到44.1%、49.7%。而且随着社

4、会的不断发展,转移支付数额还会不断增大。  1.3转移支付的效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  为了支持民族地区发展,设立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此外中央还设立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从而推动了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中央的转移支付资金大多分配在财力比较薄弱的中西部地区,2004年全部转移支付中,中西部占86%,东部占14%,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中,中西部占91%,专项转移支付中西部占82%。这些都大力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1.4省以下政府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形成  现在省以下转移支付大多是把县作为转移支付的主体,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央对省级的均等化转移支付

5、,另外一个是地方政府自己安排的资金。  2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问题  我国一直在不断进行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我国的转移支付是与传统的财政体制改进交织在一起的,比较复杂,要改革也不是那么简单容易。所以与国外规范、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2.1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清,转移支付依据不明确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数额及方向是依据二者之间的事权进行的,属于中央的职责范围,就需要中央进行资金安排,属于地方的,则需要地方去行使自己的职责。但由于我国在进行分税制改革时,并没有界定清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范围,造成了二者事权的重叠、模糊

6、和遗漏。事权界定不清,财权也就界定不清,故而造成转移支付的依据不明确,造成资金的重复使用,或资金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浪费了资源。  2.2转移支付形式繁杂,结构不合理  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社会也在不断完善,有很多东西都在改革。为了减少改革阻力,使改革顺利进行,中央政府往往会采取设置转移支付的办法。如为了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而设立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为配合增资政策实施而设立的调整工资转移支付等。但对这些补助形式并没有进行合理整合,不利于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西方国家目前一般只有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形式。我国的现状是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较小,

7、而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过大,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覆盖了预算支出的所有科目,这都是不合理的,操作起来也不规范。  2.3转移支付数额确定缺乏科学依据,随意性较大  我国现在转移支付数额计算没有一个科学标准的计算方法,主观因素太多,造成制度透明度不够,缺乏公允性,地方之间待遇有差异。例如从原体制中保存下来的体制补助,其数额确定就是中央与地方讨价还价的结果,随意性太大,没有科学的依据;税收返还是为了维护地方既得利益而设置的,其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而且税收返还采用基数法确定,数额多少是建立在地方原有财力基础上的,这就会造成富的地方得到的返还数额越多,穷的地方越少,这不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