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1-4单元复习重点

地理必修2+1-4单元复习重点

ID:13511849

大小:14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3

地理必修2+1-4单元复习重点_第1页
地理必修2+1-4单元复习重点_第2页
地理必修2+1-4单元复习重点_第3页
地理必修2+1-4单元复习重点_第4页
地理必修2+1-4单元复习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2+1-4单元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地理必修2备考复习要点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理解记忆)3、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发展比较: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快4、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5、20世纪,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

2、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最主要)、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8、地区差异: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和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国际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一年)第13页共13页2、人口迁

3、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内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记忆] 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加、西欧快,其他慢)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1、美、加、西欧迁入2、拉丁美迁出3、西亚、北非石油国迁入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2.户籍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1.从东部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

4、期后改革开放自发迁移1. 内地到沿海、农村到城市(城市化)、山区到平原、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第13页共13页(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欧洲向美国、美国开发西部)其他主要是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个人需求等。1.3人口的合理容量(P12)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环境

5、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成正相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负相关)。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

6、人口数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记忆]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无人愿意回乡村)、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重现第13页共13页2.1城市空间结构(P18)1、城市外部形态受地形、水系、交通线影响,类型:[记忆]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谷地等被迫延伸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洛阳、西宁、宜昌重庆(地形、河流影响),2、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理解]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

7、市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功能区。3、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记忆]4、常见的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其他功能区:行政区、文化区、大学城等(大城市)住宅区占城市空间的40%-60%,现了低级住宅(内城、工业区)、高级住宅(外缘)的分化商业区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街口,呈点、条状分布,大城市形成中心商务区(CBD)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地区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第13页共13页6、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

8、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理解记忆]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