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ID:13521502

大小:1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3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_第1页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_第2页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_第3页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_第4页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素材的含义。2、理解中心印象的含义及其与使用素材的关系。3、弄清素材和题材的区别。4、认识同一素材因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处理的道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素材的“意义”,将素材转化为作文题材;引导学生重视素材的积累。【教学建议】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把握“中心印象”,并通过中心印象去发现、挖掘素材中蕴含的内在意义,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旨,在讨论中可不断地调整文章的主旨,使素材的意义不断升华,最终表现出

2、深刻的文章旨意。要对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的认识、分析和把握,发现意义,找到联系,形成观点。这个过程,就是认识材料的过程,就是写作的准备阶段。允许学生的低级幼稚,我们力求引导启发学生从幼稚走向深刻,最终落实到写作实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4课时(指导1课时、训练1—2课时、讲评1课时,亦可边练边讲)【写作指导】一、导入提问:一条小溪、一碗面条、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的外部形象、一句普通的话语,是我们生活中普通得几乎不会引起注意的事物,它们可以引发富有启迪、令人感慨的文章吗?可以画成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绘画作品吗?如果可以,我们还需

3、要做什么呢?二、概念的理解(一)素材1、根据例文思考、讨论什么是素材,教师根据教参简单讲解例文中具体的素材。例文(1):“小溪”与烂“泥塘”--学习《琐忆》有感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经勉励那些见了夸夸其谈的学者就被吓倒、自惭形秽的青年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细细品味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令人感到他以幽默亲切的口吻,给我们讲明了一个道理:做人学事,要有自知之明,但不要自惭形秽。你看那小溪,它发源于山间,从地下汩汩冒出。水是很浅的,但是清澈见底,它不自卑于源泉的

4、狭小、力量的薄弱。它不断地涌出,慢慢地汇聚力量,向预定的方向流去,遇见土石挡路,它会暂时停下来,暗暗地聚积力量,当力量足够时,便漫过土石,浅浅流去,途中又汇入数支溪流,天长日久,它辟开高山,冲决峡谷,把坚硬的、四棱八角的山石涮成了鹅卵石。这时的小溪已变成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大江河了。再看那烂泥塘吧,乍看去,浑浊得难以见底,似乎深不可测,于是乎人们对它远远避开,因为它张着吞天的大嘴巴,不时放出臭气。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烂泥塘的水分不断蒸发,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它只是浅浅的臭泥潭而已。小溪成为大河,是因为它知道自己力量薄弱;它终于成了

5、江河,是因为它不断地充实自己,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小溪可贵在有自知之明而又奋斗不息。烂泥塘满足于一潭浊水,在自欺与欺人中混日月,满足中暴露出浅薄的真面目。所以我们要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也许还是浅点好!”来,朋友们,做一条坦诚的、奋斗不息的小溪吧!例文(2)罗立中的《父亲》油画形成过程油画《父亲》创作来自生活的震动。油画《父亲》的创作过程是漫长的,罗立中认为农民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他就要刻画一位农民,为他的油画生涯一博。当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消息传出,他再到大巴山寻找灵感。在上大学二年的大年

6、三十晚上这个传统的节日里,罗立中站在公交车站边的厕所旁,一个掏粪老人全然感觉不到周围阴雨绵绵和节日的气氛,麻木地工作着,当时的场面震动了罗立中,印象非常深刻,因此他要塑造一位又脏又臭的掏粪老人。在正式创作之前罗立中又一次回到了大巴山,将邓开选老人的所有照片都拿出来,一稿稿的变化着,画出了一幅综合的农民的形象,油画的题目也由原来的《收粪的农民》改成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通过初审后被送到北京,进行展览前的最后审查时,当时评委被《父亲》所震撼了,久久地观赏、品味着。吴冠中认为这是父亲一代人的形象概括,“我的”就太小了,将“我的”拿掉,

7、就叫《父亲》,他的形象代表了父亲那一代,这样在对观众展览的前一刻,《我的父亲》提升为大家的《父亲》。正是震动了罗立中的农民掏粪画面,才使罗立中创造了震动中国的《父亲》,能够感动自己的才能感动别人。油画《父亲》的成功得益于罗立中的积累。罗立中得自父亲的遗传,对画画非常感兴趣,他喜欢画国画,擅长画毛笔连环画,大学四年下来非常刻苦地画了300多幅连环画,掌握了一手很受同学羡慕的毛笔连环画技术。在入大学之前在工厂做批评专栏板报的宣传干事,画过很大的一面墙的主席像,很大的大头像,那是不能打整体结构图的巨幅画像,只能从上到下铺地毯似的一气画完。这

8、练就了他非凡、过硬的基本功,为巨幅的2米多高的《父亲》创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备。2、理解素材的含义。 素材是作者在平时和创作准备阶段中收集积累的未经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是与写作所要表达的内容有关的实际生活现象。素材可表现为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