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课后反思1

人教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课后反思1

ID:13525936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3

人教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课后反思1_第1页
人教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课后反思1_第2页
人教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课后反思1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课后反思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授课时间:2011.11.9授课班级:四(1)班执教者:李顺波《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原文名叫《自私的巨人》。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根据课文特点,我围绕“对比”,抓住“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理解巨人由自私到无私的变

2、化过程,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就是分享快乐”展开教学。一、词语提示,整体感知内容。在教学生字新词,扫清读文障碍一环中,我将与故事发展密切相关的几个词语提炼出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认读的情况,预设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它们是:(1)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2)覆盖、增添、训斥、逃窜;(3)凝视、火辣辣、拆除、愉快。(4)描写花园美景和冬天花园情景的词。但是,我的多媒体设计有缺陷,词语的分组上没有明确标出来。二、自学指导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读,抓住关键词句,在对比学习中,通过想象四个画面,让学生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

3、春天”。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有如下得失:1、在第一画面中引孩子进入巨人美丽的花园“春天_____,夏天_____,秋天_____冬天_____。”通过换词练习,想象花园美景,给学生补充部分描写四季景色的好词,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中感受文本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发展语言,丰富词汇积累,取得了预设的效果。有的老师认为在这里应该给学生真接点出来,今后在写作中多用这些好词,这是对的。不过我认为在这里点不点出来无所谓,因为针对学生习得语言的特点,我遵循的是“大量输入,才能适量产出”的规律。在体会“孩子们对花园的喜爱”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充分

4、想象,并运用“孩子们在花园里有的有的还有的,他们玩儿得,不时发出的笑声。”说话,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如果将“这里的孩子们”改成第一人称“我们”,用“换人称”的方法,让学生先读文本,再想象说话,则会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在花园中游戏的孩子。2、抓住“对比”设计自学问题。一是设计了巨人砌墙前和砌墙后花园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二是孩子们偷偷钻进前后花园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三是巨人拆墙前后花园有什么变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回答,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这一能力虽然是第三学段应该达到的阅读能力训练目标,但也是第二学段适用的阅

5、读方法,如果结合“联系上下文、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人物内心”等方法,长期坚持,必将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有得有失,在这一过程中削弱了对文本段落的朗读,正如课后有老师感觉这里只在抓词一样,朗读、想象画面不够。3、对比板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的写法。一是拆墙前巨人两次赶走孩子,对就的花园变化,孩子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到没有孩子的地方花园就是冬天,巨人内心的孤独,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巨人就是快乐的,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是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一道理。课后我觉得还应该直接把“对比”一词板书出来,让学生对这篇童话对比的写法有进一步的了

6、解。三、在品读感悟这一环节,紧紧抓住巨人的语言,想象画面,让学生扮演巨人,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进一步深化对“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这一道理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巨人所说的话,然后引导品读。在这里,我尤其强调的是“读”,怎么读呢?不是照本宣科地放声朗读。而是想办法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理解巨人的内心变化。读过一句,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孩子说到自私等答案。当学生对巨人已经完全失去好感时,我抓住巨人醒悟时说过的话的前后两个动词“抱、亲”转而设问

7、:“巨人终于明白:唤来寒冬(春天)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读过句子,我又问:“此时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想象比较充分,思维比较活跃,真正把自己当成巨人,读出了巨人的生气、发脾气以及后来幡然醒悟时的动作、神情,体会到了巨人的内心,深化了对“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这一道理的理解。这样引导学生来理解是层层深入的,有效的。但是,“巨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呀?”这是很有价值的问题,这正是真抵文章核心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太大,不具体,怎么办?我在处理教材时,认为小男孩只是起到点拨巨人的作用,真正使巨人醒悟的是孩子的去

8、来和他内心由孤独到幸福的变化,同时觉得教学时间不够,也就忽视了这一场景的教学。其实,小男孩在文中作者虽然着笔不多,但他是这篇童话的灵魂人物──他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美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