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完整版教案

咬文嚼字完整版教案

ID:13526281

大小:6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咬文嚼字完整版教案_第1页
咬文嚼字完整版教案_第2页
咬文嚼字完整版教案_第3页
咬文嚼字完整版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完整版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时计划授课内容:咬文嚼字授课时间08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1、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精神。2、借鉴吸收本文的分析方法。3.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4、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5、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方法讲读法+讨论法重点通过对比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与“好读书不求甚解”不同美学追求。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巩固小结作业)一、复习二、导入

2、、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两段文字描写:这是1990年高考中两位考生对一对孪生小姑娘的肖像描写,你认为哪段写得比较好?为什么?1.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看样子也就十岁左右,个子长得差不多高矮,穿戴也都完全一样。两个人都是苹果脸儿,樱桃嘴儿,浓黑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乌黑的杏核儿眼,一笑两个小酒窝,两个人都扎着两个羊角辫,辫上都扎着粉红绸结……2.两个小姑娘个头一般高,模样差不多,都穿着粉红色连衣裙,都扎着马尾辫儿,辫上扎着红绸蝴蝶结,跑起来就象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不细看很难分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3、一个眼睛虽大,却显得沉静秀气,一个大眼睛乌溜溜地左顾右盼,显得更天真活泼……讨论明确:第二段文字较为生动,尤其是细节描写“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活灵活现,非常生动,说明作者观察细致。同时,有关眼睛的描写,同中有别,抓住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第一段文字虽然也文通字顺,描写也很细致,但有点“千人一面”之嫌,这种情况朱光潜先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套板反应”。对这种现象朱光潜先生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让我们来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4、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古人炼字的好例子,大家能举上几个吗?这些炼字的做法,似乎显得有点咬文嚼字,但实际上却调整了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正阐明了这一点。三、作者简介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学贯中西的一代名家。1916年在南昌高等师范中文系。1917年香港大学攻读教育学。1922年在上海、浙江教学。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丐尊、

5、叶对陶、丰子恺等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办开明书店和《一般》(后改名《中学生》)杂志。后来去英国留学,同时在巴黎大学注册,广泛涉猎西方文化。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后在北大、川大、武汉大学任教,建国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并兼多种职务。2、中国“美学”的真正鼻祖。建国后,朱先生一直研究美学,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美好理论体系,尤为可贵的是,他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指导美学研究,即使在国际上也独成一派。3、游刃有余的人生态度。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个座右铭使他坦然应对一切,虚怀若谷,游刃有

6、余。也许这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学习的。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朱光潜,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的美学研究特色是将文学、心理学、哲学三者熔为一炉。他的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文学》《谈美学简》。他的风格是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2、本文的文体是文艺专论。3、本文选自《谈文学》是一部论文集。四、题解: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提倡“咬文嚼字”

7、,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五、字词 1、基础知识点:⑴、字音:  锱铢必较(zīzhū)鲁莽(mǎng)词藻(zǎo)付梓(zǐ)尺牍(dú)不胜枚举(shèng)斟酌(zhēnzhuó)俗滥(làn)4⑵、字形字义: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五车:书多。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认为了

8、不起。(多含贬义)鸣:表示。索然无味: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也作“索然寡味”。不即不离: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离:远离。点铁成金:原意是指使石头变成黄金,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文章。六、课文分析1.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