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2011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

如何应对2011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

ID:13544818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如何应对2011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_第1页
如何应对2011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_第2页
如何应对2011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_第3页
如何应对2011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_第4页
如何应对2011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应对2011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应对2011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如何应对2011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txt45想洗澡吗?不要到外面等待下雨;想成功吗?不要空等机遇的到来。摘下的一瓣花能美丽多久?一时的放纵又能快乐多久?有志者要为一生的目标孜孜以求。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自命不凡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宜。 中考命题者钟爱散文,而且散文可以考查的点实在太多,已经使散文成为必考体裁。不管散文题型怎样变化,只要在散文阅读中做到读出作品,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完成这三种境界的逐步提升,考生就可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考试。  第一读出作品:  理解内容,品味语言  【要点】  

2、理解文章内容可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方法】  首先从感知形象入手,一篇散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某人或某物,因此感知文章就要从分析形象入手,概括文中形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概括出来了,文章内容概括就迎刃而解了。  例:学习《白杨礼赞》,只要抓住华北平原上白杨树的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其次感知关键语段入手,有的散文主要信息集中在某一关键语段,只要把这个语段的内容概括清楚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就尽在其中。  例:《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第一段通过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再次,从感知重点语句入手,一些散文所蕴含的道理往往就集中在某一关键语句上,只要能把该语

3、句的含义分析清楚,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例:《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集中概括了文章的哲理。  散文为了能够完美地表情达意,作者会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尤其是一些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我们只有多留心,多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  【提示】  此外,散文还会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使用率最高的是比喻、拟人、排比等,首先要判断其语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其次根据每一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准确分析,最后分析其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读

4、出作者:  分析主旨,把握情感  【要点】  要探究散文表现的情感。  【方法】  首先要熟悉散文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作品风格以及散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等。  其次我们要抓住散文的文眼,散文思想感情的表达,有的是显性的句子,我们谓之文眼,有的是隐性的句子,实际上也是文眼,需要我们去概括。文眼往往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作用。好的散文总是以眼显神。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有的文眼在篇首,有的在篇末,有的在篇中,这个文眼好像一根红线连贯全文,把握

5、了这根红线,解决填写感情线索的方框题就不在话下。  第三把握散文的感情基调,一篇散文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所以我们对于散文的开头不可以掉以轻心,开头往往为通篇铺下全篇语言的底色。  【提示】  另外还可以从议论或者抒情的句子中分析揣摩散文的情感,议论抒情句往往是一篇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地方,所以阅读时要细细品味这些句子,读出它们在文章中的特殊意蕴,从中把握文章的情感。  第三读出自己:  进入散文情境,抒发个人感悟  【要点】  阅读其实是对作品的再创作,散文阅读时要进入作品情境,与作品中人物对话,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去共鸣碰撞,表达自己的观点。

6、  中考散文阅读的最后一道题常常是请你根据文中某一有意蕴的话,并结合你个人生活经历谈评价和理解。首先要能判断这些散文中的思想倾向或观点,这些思想倾向或观点往往包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或对某种生活现象的思考。  【方法】  认真分析作者的观点或感悟,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感悟是由一些事物或生活现象生发的,这些观点或感悟是否正确呢?一般来说,作者的观点与看法有他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每个作者受生活阅历、个人、认知标准的限制,这些观点与看法有时也明显地带有作者的思想倾向,对于这些同学们要认真地分析与揣摩。  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以及社会道德标准进行判断,作者

7、的观点或感悟正确与否,还应接受社会道德标准以及人们的思维规律的衡量。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一定要放到大的社会层面来分析,另外还要看作者的观点或看法有没有太绝对,是否所有的人、所有的场合、所有的环境都适合,这些都是同学们思考的切入点与判断的标准。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标准来判断,对文中的作者的观点与感悟正确与否,你的判断不一定绝对准确,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因为这类题目设计的初衷就是培养同学们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同学们大胆挑战的创新精神。同学们可结合生活阅历与知识水平认真分析,恰当判断,并且要理由充分,能引起人们思想的认同与情感的共

8、鸣。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