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主谓易位句及其相关问题

古汉语主谓易位句及其相关问题

ID:13545086

大小:6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3

古汉语主谓易位句及其相关问题_第1页
古汉语主谓易位句及其相关问题_第2页
古汉语主谓易位句及其相关问题_第3页
古汉语主谓易位句及其相关问题_第4页
古汉语主谓易位句及其相关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汉语主谓易位句及其相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原文出处】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原刊期号】199503【原刊页号】69-73【分类号】H1【分类名】语言文字学【作者】陈琪宏【复印期号】199601【标题】古汉语主谓易位句及其相关问题【正文】提要主谓易位,是指句子的主谓成分位置变换,而句法关系不变的一种言语表达形式,是古汉语中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按其谓语构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它区分为形容词谓语的易位、名词谓语的易位、代词谓语的易位、动词谓语的易位、副词谓语的易位等多种类别。将它同现代汉语主谓易位句进行比较,还会发现:一、古汉语主谓易位并非“特殊文言句法”,它的结构与功能和现代汉语主谓易位大体一致;二、古汉

2、语主谓易位句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语气停顿;三、主谓易位是相对常规主谓句而言的,不能恢复为常规句的不是主谓易位句;四、主谓易位的形成原因并非都是为了突出强调主要信息,有的完全是话题追补;五、应将主谓易位和呼语后置区别开来。主谓易位句并非单一的语法问题,也非纯粹的修辞现象,只有结合三个平面理论来分析它,才会得出更全面更正确的结论。***主谓易位(亦称主谓倒装、主谓倒置),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也是十分复杂的语言现象。所谓“易位”,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子成分位置变换了,句法关系也变了;一是句子成分位置变换了,句法关系不变。我们这里所说的主谓易位,指的是后一种情况,它包括如下几类:1.

3、形容词谓语的易位。这一类主要出现在感叹句中,在主谓易位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如:(1)贤哉,回也!《论语·雍也》(2)野哉,由也!《论语·子路篇》(3)异哉,言乎!范缜《神灭论》(4)大哉,圣人之道!《中庸》以上为形容词谓语前置,其后置的主语成分主要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主语谓语的结构都比较简单。还有较复杂些的,如:(5)大哉,尧之为君也!《孟子·滕文公上》(6)危哉,楼子之为寿也!《战国策·赵策》(7)美哉,山河之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8)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论语·泰伯》以上后置的主语都由主谓短语构成,即是主谓主语句。还有主语由动词构成的,如:(9)易

4、哉,为君!《韩非子·难二》(10)善哉,问也!《孟子·梁惠王下》2.名词谓语的易位。这一类在感叹句中较多,疑问句里也有。如:(1)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2)君哉,舜也!《孟子·滕文公上》(3)君子哉,若人!《论语·公冶长》(4)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以上为名词谓语的前置,其主语多是一个单一的名词。第(4)例评语成分虽复杂些,但实际仍为一“者”字性名词结构。这类情况在主谓易位句中所占比例不大,也未发现主语复杂的现象。3.(疑问)代词谓语的前置。这种情况只在疑问句中出现,如:(1)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2)谁可使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史记·鸿门宴》(4)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颜渊》这类易位句里谓语多为疑问代词“谁”、“何”等,且主语多为“所”、“者”等名词性结构。4.动词谓语的易位。这种情况古汉语中例句不多,且大多出现在感叹句、祈使句中,陈述句中也有些,如:(1)死矣,盆成括!《孟子·尽心下》(2)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3)格,汝舜!《尚书·尧典》(4)归休乎,君!《庄子·逍遥游》以上(1)—(4)例主语较为简单,也有主语是主谓短语,谓语是述宾结构的,如:(5)有是哉,子之迂也!《论语·子路》(6)若崩,厥角稽首。《孟子·尽心下》(7)如此乎,礼之急也!《礼

6、记·礼运》(8)尚德哉,若人!《论语·公冶长》5.副词谓语的易位。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感叹句中,如:(1)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2)甚矣,汲黯之戆也!《史记·汲黯传》(3)甚矣,天下之惑!《庄子·在宥》(4)甚矣,吾衰也;久也,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以上谓语部分皆由程度副词“甚”构成,且语气词都为感叹语气“矣”。“甚”充当谓语,是古汉语特有的现象,有其构成条件:上面例中主语均为主谓短语;其主谓短语的谓语成分都可由“甚”修饰。6.诗文中出现的主谓易位。如:(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周南·桃夭》(2)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幽风·七月》(3)四月

7、委蔓,五月鸣蜩。《诗·幽风·七月》(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这类易位只出现在古诗文中,主要是写诗时为押韵、平仄或对仗的需要而作的临时变动,今人的格律诗中也有。这类易位的内部构成情况分别归属于以上各类中。因为它主要是为形式需要而作的易位,与内容无关,本文不予讨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类别,是根据已有资料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所作的重新划分,例句的收录和归类尽可能全面细致些,其中有一部分例句是特意从前人的论文和专著里所摘录而来的,有的(用$表示)还值得商榷。二对于古汉语主谓易位句,一般论著里只是把它放在“文言特殊句法(或文法)”部分,和宾语前置,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