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预压方案

现浇箱梁预压方案

ID:13553290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3

现浇箱梁预压方案_第1页
现浇箱梁预压方案_第2页
现浇箱梁预压方案_第3页
现浇箱梁预压方案_第4页
现浇箱梁预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浇箱梁预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府路1#~2#支架预压方案学府路1#~2#支架预压方案为了确保支架安全,消除非弹性变形和沉降,测定支架弹性变形量,按施工工艺要求和设计图纸的要求,需要对支架进行预压,支架预压荷载应为支架承受的全部荷载的1.1~1.2倍。本连续箱梁采用砂袋预压,采用16t以上汽车吊吊装,人工配合堆码。1、预压选择及顺序学府路现浇连续梁共计2联,施工场地及支架搭设基本相同,故选取第一联1#~2#段进行预压取得参考数据。支架搭设好后,根据砼浇筑顺序进行荷载层层堆码,即先底板后腹板、先两端后中间的顺序。2、预压目的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测出支架的弹性变形,以便对地

2、基承载力和支架弹性变形的理论值进行实际检验,得出可靠的经验数据来指导施工,正式浇筑箱梁砼之前对支架应进行不小于箱梁自重120%的荷载预压。3、测点布置支架变形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沿结构的纵向每隔1/4跨径布置一个观测断面,即在1墩(K0+187)前每隔7.5米设一个观测断面:K0+194.5、K0+202、K0+209.5、K0+217。8学府路1#~2#支架预压方案每个观测断面上的观测6个点,且对称布置;每组观测点应在支架顶部和支架底部对应位置上布设(点位布设详见后附图 )。3、预压的材料及设备 大土袋、水准仪二台、钢卷尺一把、电子

3、秤、吊车。4、预压荷载确定(一)腹板部位荷载计算模板、支架等自重:;新浇砼自重:;施工人员及运输机具荷载: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竖向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竖向荷载:(1)中间部分:(0.45m×(1.8m×2)+0.534m×(1.8m×2))×18m×2.5t/m³=159.408t腹板变化段:(0.65m×(1.8m×2)+0.747m×(1.8m×2))×10m×2.5t/m3=125.73t梁端:11.874m×2.0m×1.8m×2.5t/m³=106.866t(2)外侧模板及腹板下底模计算侧模:1.249m×2×30m×0.07t

4、/㎡=5.246t侧模加固:【12槽钢5.29t底模:11.874m×30m×0.015t/㎡=5.343t8学府路1#~2#支架预压方案(二)内侧模板计算18.198m×28m×0.015t/㎡=7.643t乘1.2系数后腹板下荷载合计:(0.2+0.25+0.2+0.2+159.408+125.73+106.866+5.246+5.29+5.343+7.643)×1.2=499.65t(三)底板计算中间部分:(0.25m×11.874m×18m)+((0.25+0.45)/2×11.874m×10)×2.5t/m³=237.48t(四)顶

5、板计算中间部分:0.25m×11.874×28m×2.5t/m³=207.795t;乘1.2系数后底板下荷载合计:(0.2+0.25+0.2+0.2+237.48+207.795)t×1.2=535.35t(五)翼缘板计算(0.2+0.25+0.2+0.2+(0.3+0.551)×2.313m×30m)×2.5t/m³=149.75t5、采用砂袋预压,堆载高度的确定(一)腹板下堆载高度腹板处面积:1.4m×30m×4=168㎡堆载高度:h=499.65t/1.3t/m³/168㎡=2.28m8学府路1#~2#支架预压方案(二)底板下堆载高度底

6、板面积:6.274m×30m=188.22㎡堆载高度:535.35t/1.3t/m³/188.22㎡=2.18m(三)翼缘板下堆载高度翼缘板面积:1.855m×30m×2=111.3㎡堆载高度:149.75t/1.3t/m³/111.3㎡=1.03m6、加载方法支架预压加载过程宜分为3级进行,依次施加的荷载应为单元内预压荷载值的60%、80%、120%。纵向加载时,应从跨中开始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布载;横向加载时,应从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加载。7、测量观测支架预压观测内容包括:前后两次观测的沉降差、支架弹性变形量及支架非弹性变形量。 预压

7、前,先测定观测点的初始标高,然后根据预压程序跟踪测量。每级荷载预压后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待加至120%后每2小时观测一次,直至支架不再沉降(沉降值小于2mm),然后进行分级卸载并相应观测,做好测量记录。测量时测点应保持固定,应焊接上便于放置塔尺的“凸形物”(如废弃钢筋头、或钢钉8学府路1#~2#支架预压方案),要求焊接可靠,凸形物顶面平整;所有测点应做好红色醒目的标记,并应做好妥善保护。8、监测记录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在支架搭设完成之后,预压荷载施加之前,测量记录支架顶部和底部测点的原始标高;每级荷载施加完成之后,记录各测点的标高,计算前

8、后两次沉降差。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监测;当支架测点连续2次沉降差平均值均小于2mm时,方可继续加载。全部荷载施加完毕后,每间隔24h观测一次,记录各测点标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